浅谈《哦,荒野》中自然与艺术关系.docVIP

浅谈《哦,荒野》中自然与艺术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哦,荒野》中自然与艺术关系

浅谈《哦,荒野》中自然与艺术关系    摘 要: 二战后的奥地利文坛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家,迥异的作品使得这一时期德语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凭借“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夺得了20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她用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语言对摧残人性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极端手法扯下社会虚伪的面具。本文从《哦,荒野》一书入手,以耶利内克在作品中对自然主题的深度挖掘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作者眼中自然与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 《哦,荒野》; 耶利内克; 自然与艺术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07-01       一、小说创作背景    二战后,奥地利文坛呈现出“新老”作家并存的状况,他们的倾向各有不同。“老”作家继续秉承传统??格并开始描绘秀美风光和田园生活,并希望以此来治疗战争带来的伤痛。与其相反,新一代的作家直面血淋淋的历史与现实,弃传统风格转向批判的现实手法。他们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所谓的人类社会文明在蚕食着自然,自然已经被破坏殆尽。许多奥地利现代作家将注意力投向了“自然”这一主题,而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就是他们当中尤为犀利的一位,这位喜欢实验的语言艺术家、杰出的散文大师,以她特立独行的语言风格行走于德语文坛,以悖于传统的文字震撼着读者。她嫉恶如仇的性格和她那无与伦比的语言想象力在《哦,荒野》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而书中关于“伪”自然的批判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耶利内克批判和讥讽了被粉饰了的自然。在她看来,自然正“遭受”着人们的种种影响,其中艺术扮演了粉饰自然的角色。艺术(尤指文学艺术)使自然丧失了真实,自然转变成了“非自然”。人类过度的开采、城市化或是战争已经对自然造成了不可修补的伤害,但是经过艺术的粉饰“自然”依旧美不可收。人们应该提防这个被粉饰了的、虚假的“自然”,在《哦,荒野》一书中,耶利内克用不可模仿的文字将自己的观点阐述的淋漓尽致。    二、小说的情节异常简单    主角埃里希失业前是一名伐木工人,现在靠给一位已经老去的女作家艾希霍尔茨运送日用品赚钱度日。在一次送货的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德国康采恩奥地利总代理、无名无姓的女经理。出于双方各自的需要,埃里希沦为了女经理的“性助理”,但由于他看到了不该看到的黑幕,在一次“事故”中被射杀了。全书可以看做是以埃里希的悲惨命运为主线的畸恋小说,作者揭露了那些伪善、阴险的政客和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也咒骂了所谓保护自然的人。文中处处可见耶利内克对于人化自然、伪自然、粉饰过的自然的不耻以及对戕害自然行径的抨击。    文中耶利内克首先讥讽了媒体对于自然的粉饰。在作者看来,媒体所“制造”出来的“自然”是假的。电视中,自然是美轮美奂的,然而实际却是“零零星星的苔藓,稀稀拉拉的地衣,没有哪里能像屏幕那样密实。”(《荒野》:7) 电视带给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欺骗了观众:“一个小盒子告诉他,他看到的什么是自然,什么不是”(《荒野》:77) 但事实是:“电视利用了人们,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毫无益处的。”(《荒野》:77) 除此之外,复制技术也是“功不可没”:大量的仿制品涌入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已无法辨别出赝品。更因为“赝品比起真品来说更合人们的胃口,真品也就什么也不是了”(《荒野》:14) 人们头脑中的真实自然已经消失,而人们也不能或是不想再看到真实的自然,只有电视、电影中“鲜活”的自然才是人们想要的。    耶利内克也将锋利的笔尖指向50年代出现在奥地利的“故土”电影。传统的“故土”电影大多描写纯朴、真诚的村民和他们幸福的生活,并且这类电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俨然成为主流。因为人们在二战以后想通过恬美的乡村生活使得满是疮痍的心灵得到慰藉,并以此忘记战争带来的痛苦。然而事实是:大自然的毁坏和人们善念的消失。战争以后一切都已改变,而人们还只是一味的沉浸在美丽的回忆和想象中,沉浸在“那幅奥地利的图像,也就是那曾经真实,曾经可以代表这个国家的图像”中。(《荒野》:208)    为了给读者更具冲击的感受,全文本是三个互为参照的中篇小说组成的三部曲,被作者有意设计成剧本的题目,有如电影中三幕一般,以此从形式上讽刺被电影粉饰的伪自然。而文中除了使用大量的感叹句、疑问句增强讽刺意味外,例如:“家乡!来我这!马上!家乡,你在哪里?你最终向我求饶的日子还远吗?你这愚蠢的电影,你!”(《荒野》:122) 耶利内克更在小说中模仿电影中的台词以达到更贴切的讽刺效果。例如在“故土”电影中,太阳总是明媚的,人们总是其乐融融,沐浴在阳光中的是一片和谐的景象。但是在小说结尾,埃里希像动物一样被射杀后,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