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内容摘要] 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相机诱导,适时点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适时、适宜的点拨将会收到“一石冲开水中天”的功效。适时,就是指教师要把握点拨的有利时机;适宜,就是指教师要选择点拨的有效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点拨时机,运用对比点拨、实例点拨、设陷点拨等方法帮助学生经历实验过程,建构科学概念。这样,才能有效地体现科学课堂的动态生成,落实科学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学探究 实验教学 点拨艺术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相机诱导,适时点拨,促进教学有效生成。富有艺术性的点拨是启动学生科学思维的“钥匙”,也是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催化剂”。点拨教学意在点明学生智慧之灯,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旨在指点迷津,拨开疑云,使学生疑窦顿开。适时、适宜的点拨将会收到“一石冲开水中天”的功效。适时,就是指教师要把握点拨的有利时机;适宜,就是指教师要选择点拨的有效方法。教师拥有这样的点拨智慧,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适时——把握点拨的有利时机
灵活地把握点拨时机,看准点拨火候,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引导学生叩开求知大门,这是点拨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点拨时机呢?
(一)点在学生探究活动迷途时
科学概念的系统性很强,原始概念建立后,大多数新概念都是旧概念的发展和深化。但是,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难以使认知结构发生同化和顺应,从而造成认知脱节思维受阻,给新知识的学习设置了障碍。这时,教师就要利用旧知识进行点拨,架起“认知桥梁”,顺利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回答很多,但大多关注让物体发声的方法,如撞击、敲打、拨动、弹拉等。这虽然是科学教学赖以展开的基础,但如果长时间纠缠下去势必会对学生正确科学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当形成共同探究目标以后,教师要及时修正学生的探究活动方向,引导学生对发声与不发声时的锣、鼓、钢尺、皮筋等物体进行观察比较,探索性地找到发声物体的共有现象,并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吗”来设计反证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样的点拨活动,效果甚佳。
(二)点在学生探究思维矛盾时
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解决现有的科学问题而使思维受阻;有时会因思维定势的干扰和非本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思想偏差。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做出恰当的调控和引导,使学生的探究思维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例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教师出示了一些肯定会下沉(螺帽、橡皮块等)、肯定会上浮(泡沫、纸片等)和难以辨别沉浮的材料(回形针、光盘等),让学生猜测后实验,实验的结果往往与学生的猜测产生冲突,致使学生模糊地认为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轻重是没有关系的。在学生产生思维矛盾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将“矛盾”看作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教学资源,充分加以利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利用一些大小相同轻重不同以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材料进行再次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最终得出物体的沉浮其实和它们的轻重、大小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在学生的探究思维产生矛盾时,利用一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加深了学生对物体沉浮的认识和理解。
(三)、点在学生科学概念误解时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探究方法和技能缺乏,导致探究活动的关键细节常被疏忽,使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本质属性,对科学概念产生误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活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完善学生的认知基础,重构学生科学概念。如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一课,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建构起“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这一科学概念。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过程中,大多数小组的结论都能说明“磁铁吸得越多,磁力越强”。但是,有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却十分特别,记录如下:
测量磁铁磁力大小的记录表
磁铁数量(块) 1 2 3 4 5 实际吸回形针的数量(个) 6 11 15 10 20 实际多吸回形针的数量(个) \ 5 4 少吸5个 10 这组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一致认为磁铁相吸的块数与磁力大小是没有普遍联系的。很显然,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概念“误解”的圈子呢?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这时,教师要求这组学生将材料拿到讲台上,当着大家的面重新再做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