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医学理论方法解释自杀.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社会医学理论方法解释自杀

用社会医学理论方法解释自杀、吸毒、意外伤害、性传播疾病、青少年妊娠、精神障碍、并提出相关建议 自杀 自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对正在解体的社会的反应。由于社会的动乱和衰退造成了社会一文化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因而就削弱了人们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这时往往导致自杀率的明显增高。涂尔干还依社会对个人关系及控制力的强弱,把自杀分为四种类型。    1.利他性自杀   利他性自杀指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或为追求某种目标而自杀。常常是为了负责任,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如屈原投身汩罗江,以死唤起民众的觉醒;孟姜女哭长城,殉夫自杀;疾病缠身的人为避免连累家人或社会而自杀等。这类自杀者的共同心理是死是有价值的,是唯一的选择。涂尔干认为在原始社会和军队里这类自杀较多。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少。    2.自我性自杀   自我性自杀与利他性自杀正好相反。指因个人失去社会之约束与联系,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毫不关心,孤独而自杀。如离婚者、无子女者。涂尔干认为这类自杀在家庭气氛浓厚的社会发生机会较低。    3.失调性自杀   失调性自杀指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破坏。例如,失去工作、亲人死亡、失恋等,令人访惶不知所措而难以控制而自杀。    4.宿命性自杀    宿命性自杀指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时而自杀。如监犯被困的密室中、宗教徒为主而献身。 自杀的干预主要在预防,预防自杀可分为三级,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 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主要是防止大学生个体产生自杀意念或者将自杀意念消除于萌芽状态,不使之付诸行动。因此,大学生自杀预防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中的高危人群。 (一)自杀可以预防 由于自杀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行为,自杀者往往隐藏其自杀企图,并且大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所以自杀预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第一,大学生自杀行为具有外显性的特征,即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者在采取行动前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向外界透露出某些征兆。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据南京危机中心调查,61例自杀的大学生中,有22人曾明显的流露出各种消极言行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常见的征兆有: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的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日本长冈利贞认为自杀前会有种种信号。可以从言语、身体、行为三方面观察。 (1)言语。有自杀意念的人会间接地,委婉地说出来,或者谨慎地暗示周围。如“想逃学”、“想出走”、“活着没有意思”。 (2)身体。有自杀意念的人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这往往是抑郁情绪所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身体有病,应引起注意。 (3)行为。当自杀意念增强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行为。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的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根据以上种种征兆,可以为自杀预防提供线索和可能。 当发现所接触的人,有类似的情形时,不要怀疑,他(她)是自杀的高危险群者。他(她)急迫需要你的紧急送医协助,不管你是自行送医或打120或是报警处理,你的立即性协助,将可挽救一条脆弱无助的生命。 第二,自杀沟通是大学生自杀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 企图自杀的大学生,从面临心理危机到决定自杀往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内心冲突。其间,许多人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出自杀意念,向外界发出信号。比如,觉得活得很痛苦,生不如死,声称想自杀;认为死对他人、家庭会更好;询问、谈及自杀的方法等。这种表露实质上既是危险的信号,又是向外界的一种呼救,被认为是一种自杀沟通。大学生是否会采取进一步的自杀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信号是否受到关注、这种呼救能否得到外界的重视和救助。因此,自杀行动前语言上的表露或叫自杀沟通为自杀预防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自杀意念形成后有可能逆转。 因为从自杀意念形成到实施自杀行为,往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段动机斗争的过程。他们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将给亲人、朋友带来的痛苦,会顾虑到自杀的后果,因而会产生犹豫和矛盾的心情。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和顾虑是扭转其自杀动机、实现自杀预防的契机。如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