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十七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非主要农作物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公告
第9号
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0年2月28日在南京召开了第四十七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鉴定通过了9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公告如下:
一、大麦:扬农啤7号、东江2号、通麦9号
二、甘薯:苏薯14号、徐紫薯2号
三、何首乌:滨乌1号
四、花生:东花8号
五、芝麻:中芝16、中芝17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做好宣传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工作。
附件:江苏省第四十七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鉴定通过
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介绍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五日
附件:
江苏省第四十七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
鉴定通过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介绍
一、大麦品种
1、扬农啤7号
一、鉴定编号 苏鉴大麦20100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苏B0505”,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以扬农啤2号/甘木二条,于2005年育成。属弱春性早熟二棱皮大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各大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大麦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22.9公斤,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12.9%,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3.3公斤,较对照单二大麦增产11. 9%。
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苗期长势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好。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熟相好。两年鉴定试验平均:株高81.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54.7万,每穗粒数24.0粒,千粒重38.5克,生育期199天,成熟期与对照相当。经扬州大学农学院大田自然毒土鉴定,高抗大麦黄花叶病。
五、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初。
2、种植密度。每亩基本苗15-20万。
3、肥水管理。肥料运筹应以基肥为主,早施苗肥,看苗施好拔节孕穗肥。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苗肥、拔节孕穗肥比例以7:3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苗期注意除草,后期注意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5、收获。在腊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时收获。
2、东江2号
一、鉴定编号 苏鉴大麦20100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如东0243”,由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南通中江种业有限公司以4431/5504,于2005年育成。属春性中熟二棱皮大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各大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大麦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11.2公斤,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9.7%,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3.6公斤,较对照单二大麦增产6.8%。
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较长,分蘖力中等,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一般。成穗率较高,熟相较好。两年鉴定试验平均:株高88.8厘米,亩有效穗数49.6万,每穗粒数25.9粒,千粒重38.8克,生育期199天,成熟期与对照相当。经扬州大学农学院大田自然毒土鉴定,中抗大麦黄花叶病。
五、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适宜播期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
2、种植密度。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
3、肥水管理。每亩用纯氮10-13公斤,基苗肥、拔节孕穗肥比例以8:2为宜。配合使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搞好种子药剂处理,预防大麦条纹病和黑穗病等。苗期做好杂草化除工作,注意防治粘虫和蚜虫。
5、收获。腊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时收获。
3、通麦9号
一、鉴定编号 苏鉴大麦201003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通99-36”,由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枥系141/扬农啤2号,于2006年育成,属春性中熟二棱皮大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各大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大麦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99.5公斤,比对照单二大麦增产6.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8.5公斤,较对照单二大麦增产5.5%。
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长,苗期生长旺盛,分蘖力较强,抗寒性与对照相仿。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一般,后期熟相一般。两年鉴定试验平均:株高86.3厘米,亩有效穗数51.7万,每穗粒数24.4粒,千粒重38.2克,生育期199天,成熟期与对照相当。经扬州大学农学院大田自然毒土鉴定,高抗大麦黄花叶病。
五、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
2、种植密度。每亩基本苗中高肥地区12万左右,低肥地区15万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3-15公斤,基苗肥、拔节孕穗肥比例以8:2为宜。并配以足量的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苗期做好杂草化除工作,中后期注重白粉病及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