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李四光.pdf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问题,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矛盾诸方面斗争的问题。地质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看 法,有强烈的分歧,其激烈的程度,超过了启蒙时代的那些地质论战。这是很自然的。因为, 一个地质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基本决定了他对地质工作关键性问题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特别是决定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地震地质和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 地壳的厚度,在地球全部的结构中,只占极薄的一层。然而,这个地球表面极薄的一层, 就是地球过去漫长历史中保存下来的遗迹。造成这些遗迹的因素:第一,来自地壳以外的, 首先有笼罩着地壳的大气层,太阳、月球,其次是星体的各种辐射作用,可能发生某种影响。 另外,还有象宇宙空间的微尘和陨星之类的东西落到地球上,也可能发生些微影响。第二, 就是地壳以下地球内部物质的变化和运动,例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物质的化学和物理 的变化。由重力、日月潮汐,主要指体潮(有人称为固体潮,但地球深部,现在究竟是什么体, 还不清楚)的作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而产生的运动,都不可避免地要集中反映到地壳中来。 地壳内外这两方面,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一切现象,都只能从构成地壳那些物质的结构和 构造中,探索问题的实质,才能保证走上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道路。 有的地质工作者,坚持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垂直运动。他们一概否定水平运动的重要 性,对大规模水平运动的现象,不加理睬。这种垂直运动论的由来,可能与古老的大陆固定 论、海洋永恒论有一定的联系。 地壳发生运动,是矛盾的许多方面相互斗争的反映。什么是地壳运动的主要矛盾呢?目前, 有种种说法: (1) 有些人认为,地球是由一团热质冷却固结而成的,在它的表层温度首先下降,内部 大量的热,也通过对流和表层的传导逐步冷却。在这样冷却的过程中,地球的体积逐渐缩小, 以致首先形成的壳子,到处发生了褶皱。这是原始造山运动的论点。事实上,地球在地质时 代的历史证明,强烈的造山运动,不是连续不断发生的,而是在某些时代表现得特别强烈。 如果真是因为地球冷却而缩小体积,以致在地壳上发生褶皱、断裂等等,那么这样发生的褶 皱和断裂,就应该是乱杂无章,但事实不是这样。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地球中含有大量 的放射性元素,由于这些元素不断蜕变所产生的热量,不仅可以抵消它失去的热,而有可能 比失去的热更多。不管是地壳在逐渐变热,还是达到了热平衡的状态,这样一来,地壳就起 了地球内部的热往外送出的封锁作用。根据这些理由,这种由于地球冷却收缩而发动地壳运 动的论点,是行不通的。 (2) 另外,有些人把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引起的体潮,当做主要矛盾来看待。太阳和月球, 特别是后者,对自转着的地球当然要引起一定的体潮,而地球本身也必然抗拒这种体潮的发 生。但是,根据地球内部现在的结构来看,这种体潮的影响是很轻微的,而这种轻微的体潮, 不可能在地壳中引起强烈的运动,例如造山运动等等。如果地壳中强烈的运动,真是由潮汐 的力量引起的,那么在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每天都要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这 显然是与事实不符。 (3) 与传统的论点相反,近年来,有些人认为地球在它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是不断收缩, 而是不断膨胀。他们声称,重力是使地球的质量趋向于集中的动力,而矿物晶体的结构和矿 物质本身受到重力的强大压力,以致晶格破坏,矿物质外层乃至内层的电子和原子核心分离, 造成一种所谓压力电离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某些火成岩通道的墙壁上,从残存的某些岩 石和矿物质得到了证明。例如;石英(二氧化硅)是酸性岩石中最普遍的矿物,它的密度一般 是2.65,但当温度在500—800℃,压力在35,000个大气压以上时,它会变质成为第二种结 晶形式的二氧化硅,密度是3.01。上述的压力,大致与地幔顶上所受的压力相当。在地下 300 公里深度的压力条件下,这个第二种结晶形式的二氧化硅,又变质了。它的密度变得更大, 它的硬度变得和金刚石一样。这种形式的二氧化硅结晶,可以用人工造成,也曾在德国的一 个盆地底下发现。 石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巨大压力下,碳变为石墨,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石墨在 更大的压力下,就变为金刚石,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在地下深1,300公里的压力下,金刚 石就不能存在了。它变成与铁相类似的一种金属形式的物质。这种碳变质的现象,在实验室 中得到了证实。但是压力一减,那种金属状的碳,立刻又回复它金刚石的形式。 在强大的压力下,岩石也是相应变质的。例如组成地幔主要成分的橄榄岩,在地幔顶上, 它的密度是3.32,但到地球核心部分的顶上,它的密度就突然变为9.71。这些数据,是通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