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龋 病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牙体牙髄科 龋病 概述 病因及发病过程 临床特征和诊断 龋病治疗 第一章 龋病概述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定义: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 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体硬组织 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致病因素:细菌和牙菌斑、食物及牙所处的环境 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 龋病的特征 牙体硬组织发生色、形、质各方面变化 硬组织脱矿釉质白垩色,局部色素沉着呈黄褐 或棕褐色,脱矿继续和有机物分解,牙体组织 缺损,形成龋洞 破坏缺乏自身修复能力(无任何基于细胞活动的防御反应) 病程进展缓慢;发病率高,流行区广 龋病的危害 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 残根残冠及牙体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 影响消化功能 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 新石器时代 我国古代医学 欧洲口腔医学 化学细菌学说(Miller) 窝洞分类标准(Black GV) 三联因素学说(Keyes) 四联因素学说 三、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龋病学病因 细菌及牙菌斑 宿主抵抗力 牙结构及其所处环境(唾液) 细菌代谢的底物(蔗糖的摄入量和频率) 病理变化 龋病形成过程 龋病治疗方法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一、评价方法 二、龋病的好发部位 三、现代人龋病流行情况 四、龋病流行趋势 一、评价方法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在调查或检查时点或时期,一定人群中的患龋情况 发病率(incidence) 某一特定观察期间内,一定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龋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 DMF(decayed-missing-filled) DMFT: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数 DMFS: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面数 好发牙位 恒牙列: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 第三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 乳牙列: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 咬合面、邻面、颊面 我国患龋率略有上升 12-18岁年龄组患龋水平显著上升 四、龋病流行趋势 发达国家龋病发病呈下降趋势 发展中国家缓慢上升趋势 第二章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第一节 牙菌斑 第二节 饮食因素 第三节 宿主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第五节 病因学说 第一节 牙菌斑 牙菌斑(dental plague)是釉质表面有机沉积物(稠密的细菌层)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上方,主要为G+菌;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下方,以G-菌为主 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粘性基质(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和嵌入其中的细菌组成 牙菌斑可视为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一、牙菌斑的结构 白色或暗白色聚集物,厚度各异 菌斑结构有显著的部位性差异 平滑面菌斑和窝沟菌斑结构不同 使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菌斑的基本结构有3层:①获得性膜;②中间层;③菌斑表层 获得性膜是无细胞、无细菌的均质样结构,其形成与唾液糖蛋白沉积有关 中间层呈栅栏状结构,与丝状菌形成菌斑支架 茵斑表层结构疏松,细菌种类复杂:光滑面菌斑以G+球菌和G-菌、丝状菌、螺旋体为主;窝沟菌斑内以G+球菌、短杆菌为主 平滑面菌斑 菌斑-牙界面:细菌位于获得性膜上方 细菌呈扇贝状排列于获得性膜表面 中间层 稠密微生物层:有球菌样微生物 菌斑体层:各种不同微生物构成呈丛状 或丝状微生物排列呈栅栏状 平滑面菌斑 菌斑表层:结构松散,微生物差异大,有球菌、杆菌和丝状菌,形成玉米棒或麦穗样结构(链球菌附于丝状菌表面) 细胞间基质:蛋白质(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 窝沟菌斑 微生物种类有限 以G+球菌和短杆菌为主 二、牙菌斑的组成 80%水和20%固体物质 固体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成分 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 胞外聚合物:葡聚糖、果聚糖、杂多糖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和胞内糖原 碳水化合物 葡聚糖和果聚糖用作菌斑细菌代谢的 碳水化合物贮库 葡聚糖具有促进细菌附着至牙面及细菌 间选择性粘附的作用 细菌蛋白质:葡糖基转移酶(GTF) 唾液蛋白:淀粉酶、溶菌酶等 龈沟液:IgG、 IgA、 IgM 三、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获得性膜形成和初期聚集 细菌迅速生长繁殖 菌斑成熟 获得性膜形成 获得性膜 唾液蛋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