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育学的概念、规律与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ppt

4教育学的概念、规律与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教育学的概念、规律与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学家及其代表作; 2、了解中国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3、了解教育学的建立过程; 4、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任务的社会科学。 1、教育现象:教育实践的产物 2、教育问题: 人们感知教育现象,对它进行议论、评说,分析矛盾,就成为教育问题。 3、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的特点: 第一,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 第二,它是反复起作用的。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受阶级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一般规律有: ⑴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生产方式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教育对社会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等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⑵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它受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身心发展的特征,但并不意味着消极适应和迁就,而是促进“成熟”,促进发展。 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4、社会科学范畴: 综合性、 理论性、 实用性、 艺术性的特点。 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古代的教育学思想或前规范时期的教育学 几千年前的人类先哲就对教育问题有专门的讨论和精辟的见解,作为一门规范学科,教育学只有不到200年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⑴重视教育的作用 第一,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强调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和政治服务功能。 第二,肯定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的关键性作用。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 1、孔子的教育思想 ⑵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⑶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学而优则仕”。 ⑷教学内容——《诗经》、《尚书》、《礼经》、《乐经》、《易经》、《春秋》 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 其教学存在三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偏重社会人事; 其二,偏重文事; 其三,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⑸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①学、思、行结合 “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主张时常复习、练习,才能达到牢固地掌握。“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强调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 ②启发诱导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 朱熹《论语集注》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孔子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简称为“由博返约”。博学以获取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则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与观点。还提出“叩其两端”的思考方法,从考察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析矛盾,明辨是非,进而解决问题。 这种启发式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 第二,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其重要作用就体现在“开其意”、“达其辞”。 第三,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 ③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因材施教的提出有客观的历史条件——“有教无类”决定不能进行统一的教学。 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有两种——谈话、个别观察。通过了解做出评价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④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亡而为有,虚而为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⑹主张自觉修养德行 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