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泉映月课件》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565
什么叫“八音” 提问: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八音”?或者说,你是怎么理解“八音”的?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师: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多、造型独特、音乐优美的多种乐器。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八音,这八大类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认识“八音”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八音”是八大类乐器的材料,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你们谁能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乐器是用这些材料做成的呢? 金:铜或者青铜 石:石头 丝:弦 竹:竹子 匏:葫芦 土:陶器 革:皮革 木:木头 师:二胡,因其弦为丝制,故属“八音”中的丝类,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简介乐曲及作者《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首名曲,旋律委婉流畅,意境深邃。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华彦均(1893-1950),人称“瞎子阿炳”,江苏无锡人,自幼随其父雷尊道士华清和学习各种乐器。华清和死后,他经常同民间吹鼓手交往,并参加他们的吹奏活动。后因道产变卖殆尽,沦为街头流浪艺人,依靠演奏为生。卑微的出身,视力的残疾,穷困的流浪生活,使阿炳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在这首作品里有伤感的叹息。有苦痛的倾诉,有难以排解的愁绪,也有抑制不住的激愤,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此时此刻,你在欣赏这首曲子的时候,脑海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聆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 请同学们先来听一遍全曲,感受乐曲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乐曲的速度、情绪如何? (播放《二泉映月》全曲,学生带问题欣赏) 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主题旋律,听的时候请注意,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共出现了几次?有何不同? 师:乐曲的主题一共出现了5次,是以变奏的形式出现的。 变奏:是我国民族音乐创作手法之一,在旋律上只是稍加变化,却能表现不同的情绪。 让我们再把主题旋律听一遍,感受主旋律的每次变奏,在情绪上有何不同? 播放主题音乐 师小结:乐曲主题通过变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一生坎坷但又坚强不倔的刚毅性格,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课堂小结?????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了《二泉映月》之后,流下了眼泪,评价:这首音乐应该跪着听!《二泉映月》是我国乃至世界的艺术财富,希望同学们多多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并能把它们发扬光大。期待同学们下节课精彩的表现。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 笙 埙 笛 梆子 磬 二胡 云锣 堂鼓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欣赏提示 《二泉映月》原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作者华彦钧(1893——1950),人称阿炳,江苏无锡人,我国民间音乐家。二泉原本指无锡蕙山二泉亭附近的泉水,当地群众称为“天下第二泉”。乐曲名称为后人根据此境命名。 蕙山二泉亭是阿炳双目失明之前常去玩赏的地方。在他双目失明之后,将想像中的美丽景色及饱尝的人间辛酸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全部寄托在他演奏的这首二胡曲中,可是眼前一片漆黑,他再也不能目睹旧时的一切,伤感怆凉的情调也浸透在乐曲中。 想一想 1、《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 2、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二 胡 独 奏 《二泉映月》优美而悲哀。又带着一丝痛苦、愤怒的情绪。 归纳音乐作品的结构 《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 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号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小 结 音乐是不是最能表达和触动人的情感?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丰富多采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课后思考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