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教学导入.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析教学导入

例析教学导入-科学论文 例析教学导入 朱灿 教学导入设计得当,运用得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探究状态。那么,如何使教学导入更有效呢? 一、导入要有实效,也要有“时”效 案例1:《我们周围的空气》 A导入 教师提问:“我们周围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但是它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它是什么呢?”学生的小手举起一大片,分别说到了快乐、友情、诚信、声音、电视信号等。在教师的提示下,终于有学生说到了空气。教师如释重负地说:“非常好,我们今天的研究主题就是空气。” B导入 师:(拿出一卷保鲜袋,撕下一个袋子)保鲜袋里有什么? 生:什么也没有。 师:(拿起保鲜袋抖了几下,保鲜袋鼓起来了)现在保鲜袋有什么? 生:空气。 师:同学们看到空气了吗? 生:空气是看不到的,但是保鲜袋鼓起来是因为空气跑到里面去了。 A教师设计的导入本以为很轻松就可以得出答案,不料却意外地难产了。最终,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学生硬拉回到“空气”上来。B教师借助保鲜袋的前后对比,让学生在一个简单的活动中“看”到了空气,整个过程简洁明了,省时又高效。因此,导入切不可漫无边际,喧宾夺主,占用过长的课堂时间。 二、导入要简约而不简单 案例2:《溶解的快与慢》 A导入 教师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前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样的。 B导入 师:老师这两天嗓子有点不太舒服,需要喝一些冰糖水润润喉。 这里有一些冰糖,还有一杯水,老师取一些冰糖放入水中,这样就可以喝了吗? 生:冰糖还没有完全溶解,要等冰糖都溶解了才能喝。 师:谁有办法让冰糖快一点溶解吗? 生:那杯水是凉的,老师应该用热水,这样冰糖很快就化开了。 生:可以用调羹在水里快速地搅拌一下。 生:冰糖是大块的,老师可以把冰糖弄碎,弄小一点。 A教师仅用一句话来导入,很简单也很省时,但平淡呆板,毫无趣味,不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显然是低效的。B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再现了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简约的导入不是简单的导入,应当是有效的导入,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 三、导入要指向课题,更要指向问题 案例3:《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A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可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请同学们大胆预测一下。 生:我觉得可能是100克。 生:我觉得不会有那么多的,可能是10克。 生:我猜是30克。 生:我想是15克。 …… B导入 教师拿出两个烧杯,里面各装有100毫升水。同时出示两份食盐,分别是20克、40克。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两份食盐分别放入这两个烧杯中,会怎么样呢? 生:食盐会溶解。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验证一下。 (两位学生分别把食盐放入各自的烧杯,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很快,20克食盐在水中完全溶解了。 另一个学生开始着急起来,因为无论他怎么搅拌,烧杯底部还有一些食盐没有溶解。) 师:为什么这位同学烧杯中的食盐不能完全溶解呢? 生:可能是食盐放太多了。 师:我们能估计一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吗? 生:应该多于20克,少于40克。 A教师在开始实验前,让学生先预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学生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但学生的猜测毫无根据。这个导入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是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的“伪探究”的一种表现。B教师通过预热实验,让学生看到100毫升水可以溶解的食盐大于20克而小于40克。这样,学生就对食盐溶解的数量获得一些具体感知,进而才能作出相应的有科学依据的预测。 学生的科学预测应该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的符合逻辑的估计,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胡乱猜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了解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搭设支架进行引导。 四、导入要从现象出发而不止于现象 案例4:《空气的热胀冷缩》 A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请大家仔细看。 (教师拿出一个有少量水的烧瓶,盖紧橡皮塞,在橡皮塞中插入细玻璃管直到烧瓶底部,然后用左手捏住烧瓶颈部,用右手把热水往烧瓶上浇,只见烧瓶里的水喷射而出,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喷泉。学生看后,惊呼不已。) 师:魔术精彩吗? 生:精彩!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