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与评析 执 教: 万梅映(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盱江小学) 汪丽萍(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 邓智敏(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盱江小学) 【教学内容】 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回收废品”。 【教材分析】 《回收废品》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通过“三位同学收集塑料瓶”这一生活情境,为孩子们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加减法来解决,关键是如何在学生脑中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教材为我们呈现了摆学具的过程,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贴近实际,学得更有亲切感。 【学生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口算、摆小棒、计数器、列竖式等多种方法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比多比少的问题,脑中已经初步形成表象。但是在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如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能力目标: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喜欢去公园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瞧一瞧。(出示课件)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绿树、有凉亭、还有人工湖……这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欢乐呀!(点课件)可是,少数不讲卫生的人又给公园留下了什么呢? 生1:有人乱扔塑料瓶。 生2:有人乱扔垃圾。 生3:有人污染环境。 师:看到这样的公园,你还喜欢吗? 生:不喜欢。 师:是啊,那你们打算怎样做呢?同桌商量商量。 生1:我打算把这些塑料瓶收集起来。 生2:把垃圾拾起来扔垃圾筒里,把塑料瓶、易拉罐、废电池等收集起来。 …… 师:是个好主意,你们真是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回收废品”。 师板书课题:回收废品 [评析:用课件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公园场景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公园真实场景的再现。让学生触景生情,萌发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顺利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件)瞧,这三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收集了很多塑料瓶,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果吧。(点课件) 师:这三位小朋友真厉害呀!从他们的介绍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 生2:我知道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 生3:我知道小青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2个。 师:噢,看来小朋友知道的东西真不少!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3:小红比小青多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4:小红和小林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5:小红和小青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6:小青和小林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7:三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 师: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就根据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好吗? [评析: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也为解决新问题做好铺垫。教师的“就根据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一起来学习”一席贴心话,很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激活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师:(点课件)要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 师:能用小棒表示吗? 生:能。 师:大家在桌子上摆一摆。 生2: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 师:你们真聪明,现在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下面同桌互相讨论,用你们带来的小棒摆一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能力、有办法解决这个新问题。 学生动手摆学具,试着列出算式。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反馈。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摆小棒的过程? 生:我先摆了2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