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苏区红色文化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苏区红色文化特征

简论苏区红色文化特征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其构成主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方面。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创造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红色区域,无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是中央苏区的创立与巩固过程中,苏区红色文化建设的最大特征,是党与苏维埃始终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于创造先进的红色文化。   先进的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军民为战胜敌人捍卫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所开创的文化事业,包括了教育、科技、文艺等各个方面。这种文化反映了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和苏区人民的意识形态,是他们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观的总和,因而也成为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伊始,党和苏维埃政府就把文化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在一系列文件、训令中规定了割据区域文化事业的任务、方针和原则。这些任务是:各地创办列宁学校,俱乐部、列宁室,开办墙报、识字夜校、游艺场等;在农村推广初小文化教育,铲除文盲;演出新剧、歌舞、话剧等节目,丰富苏区的文艺生活;举行赤色体育运动会,开展卫生防疫运动,提高苏区军民的健康水平。   针对苏区广大的贫苦工农其子女上不起学和文盲很多的严重状况,推广初小、高小文化教育,减少文盲,成为苏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于1931年10月正式成立后,各县、区两级苏维埃政府也设立了文化部(1933年7月,文化部分为文化、教育两个部),乡苏维埃政府设立教育委员会,管理各级教育工作。如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在“三大”通过的《文化教育决议草案》,阐明了苏维埃的基本教育政策:“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阶段和国内斗争环境中,苏维埃的文化教育原则,必须适合目前反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采取阶级的文化教育原则……根本转变到建立在绝大多数的工农劳苦群众的利益上。”决议根据湘赣苏区文化教育的现状,规定苏区今后文化教育建设的任务是:以革命战争为中心,进行扫除文盲、推广初小、高小的义务文化教育,施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使苏区三分之二以上的适龄儿童能够入学,做到每地约800人要有一所小学,人口更多的相应办起列宁中小学,各县应开办列宁高级小学,各乡应普遍开办工农夜校、妇女半日学校。   中央苏区的各级苏维埃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形下,拿出部分资金加上群众的募捐,把一些祠堂、庙宇整修好,作为学校校地,添置必要的教学用品,请木匠自做课桌。为解决师资上的困难,将一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聘为教师,并把那些曾经担任过教师的人员请回来,由他们以老带新展开教学业务。根据中央政府苏维埃文化部的明确规定:“凡年满七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不分性别都得进列宁小学,施以免费的义务教育。”各地农村都办起了学校,大体上每个乡有一所列宁小学,人口多的有2至3所,区一级有列宁初中,凡是适龄儿童都可以免费上学。   中央苏区的多数县份山区的面积很大,文化教育长期以来处在极端落后的状态。以瑞金县为例,土地革命之前全县仅有小学28所,中学2所,学校大多数办在城镇,学生多数为能够读得起的有钱人家的子女。苏区形成之后苏维埃重视办学的方针,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状况。至1932年10月,瑞金县开办了列宁小学292所,除了每个区都有列宁高级小学(即初中),在县??还有列宁高级中学。各地学校的增加,使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群众子女能够进入学校。尤其到了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委员会对教育予以了更大的重视,指示各地展开以扫除文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创办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业余实习班、识字班等。据1934年的“二苏大会”统计,江西、福建、粤赣三省的2932个乡当中,有实习班6426所,学生9.4517万人;有小学以上的全日制学校16000多个,在校学生120多万人。在中央苏区的红都瑞金,办起了各种专业性的和中央各部门直属的干部学校,如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中央列宁团校、中央农业学校、商业学校、银行专修学校、中央红色医务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等。   苏区文化教育的先进性,还体现在“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的方针上。各地的列宁小学学制为六年,初级小学四年,不但在课程的设置上实行单式和复式两种教学的改革,尤其是教材上注重创新,课文中把阶级斗争、拥护苏维埃和红军、反对帝国主义,消灭剥削制度列为主要内容,将阶级的爱憎和革命思想灌输到广大小学生、中学生的心田。湘赣省文化部和各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组织编写了课本,注重思想的宣传性。   苏区的红色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体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起到了鼓舞军民、引导军民的巨大精神作用,成为他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中央苏区各地也有特定的文化内容。比如说文化演出的方面,演出的剧目大多数是颂扬帝王将相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