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原发性肠套叠诊治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原发性肠套叠诊治分析

小儿原发性肠套叠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 对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小儿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119例经彩超诊断,7例彩超未诊断但临床怀疑,经空气灌肠诊断。121例经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其中11例中转手术,5例发病超过48h,直接手术治疗。结果110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6例经手术治疗,均顺利恢复。结论 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彩超是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空气灌肠复位是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适合空气灌肠复位及复位失败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关键词:原发性肠套叠;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6-0032-03   原发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以添加辅食期的婴儿(4~10月)最多见,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其发病初期容易误诊,治疗方法较难把握,是小儿外科经常面对的疾病。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126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患儿共126例,其中男性患儿72例,女性54例。发病平均年龄13.8个月(4个月~6岁),发病时间在24h内87例,占69.0%,24~48h有34例,占27.0%,超过48h以上5例,占4.0%。本组病例中出现阵发性哭闹115例,109例有呕吐,85例伴有血便,97例腹部扪及包块。发病至就诊时间3h~4d,平均23h。   1.2方法 本组中经腹腔彩超做出初步诊断者为119例,7例彩超未做出肠套叠诊断者,但临床症状疑似,采用JS-628E型灌肠整复仪进行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进行确诊并同时行灌肠整复,所有发病时间在48h以内的病例均直接进行空气灌肠,超过48h的病例,因患儿一般情况均较差,直接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前应先行腹部透视,了解有无肠梗阻、肠穿孔,再行空气灌肠。操作步骤:先经肛门插入Foley氏尿管,气囊充气阻塞肛门后(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气囊充气一般为10ml~25ml),连接灌肠仪,在X线透视监视下,先用低压(7~8Kp)充气,如肿块头部与周围比较呈现一椭圆形阴影区,即为套头。继续加压注气并观察肿块阴影的变化,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最大压力不应超过13???14Kp,若肿块消失,小肠进气呈沸腾状,则表示套叠整复成功,然后拔管,视患儿一般情况及有无血便,一般禁食6~24h,给予止血、补液及抗生素预防感染,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及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复套病例。灌肠过程中若发现套叠头固定,加压后不回缩,则采取排气并按摩腹部包块的措施,可以酌情肌注山莨菪碱2~5mg,以减轻肠痉挛程度,间歇20min左右后再试行高压灌注,视患儿年龄大小压力短时间内可持续在13~14Kp,若仍未能复位,可再行腹部包块按摩后空气灌肠,一般肌注山莨菪碱后经反复按摩3次仍不能复位者,则应手术治疗,我们不建议反复的超过3次对腹部包块按摩,因为按摩本身对肠管有挤压作用,长时间的频繁按摩,有可能加重肠管的损伤。本组共有11例空气灌肠整复不成功患儿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121例经空气灌肠整复病例,成功110例,整复成功率为90.9%。共16例经手术治疗,11例为空气灌肠整复失败而中转手术,术中发现4例为回结型套叠,肠管水肿、淤血明显,予以复位并回盲部固定,其中1例整复后发现套入回肠已经呈紫黑色,失去活性,行肠切除肠吻合术;3例为回-回-结型复套,包括1例套入回肠及回盲部肠管坏死患儿,行回盲部切除肠吻合术;2例为小肠套叠;2例为梅克尔憩室套人,均行整复并梅克尔憩室切除。发病时间超过48h的5例患儿,因一般情况均较差,直接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均为回结型套叠,其中2例套入回肠已经坏死,手术方法同上述。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3.1肠套叠病因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绝大多数病例为原发性,但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肠蠕动失去节律性及肠管环肌的持续性痉挛是婴幼儿肠套叠的主要原因,而婴儿期添加辅食及断奶所引起的饮食性质的改变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同时婴儿回盲部所特有的解剖因素:回盲部有过长且松弛的共同系膜、回盲末端与盲肠排列角度过大(约为90°),若回肠末端发生如腹泻导致肠功能紊乱,使肠蠕动增强,则可能使回肠末端套入结肠。还有学者认为回盲瓣的肥厚、炎症、痉挛、水肿及局部淋巴组织的增生等因素均可能诱发肠套叠。也有报道认为病毒感染所致炎症是肠套叠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根据我们收治的资料分析,本组126例患儿中有94例(74.6%)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等先驱症状。病毒感染诱发肠套叠的机制一般认为有3个方面:一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