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倪瓒艺术和影响
浅谈倪瓒艺术和影响
摘要:倪瓒的山水画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上都是较为奇特的。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明清的画家几乎没有不学倪瓒,不接受他的绘画思想影响的。本文就倪瓒的艺术风格做以分析,解读他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倪瓒;文人画;明清两代;影响
青山环抱,小溪潺潺,葱葱郁郁,林壑优美,在无锡锡山区东北塘镇芙蓉山麓有一座墓,是江苏省级文保单位。一座纪念馆伫立在墓的旁边,馆内一幅幅的画作上,山清水秀,意蕴深长,意境萧疏简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一代丹青宗师、书画巨擘――倪瓒的纪念馆。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文人画的一代画风,在绘画史上被列为元代 “元四家”之首,又被当代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本文就着重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画家。
一、倪瓒个人生平简介
倪瓒原名琏,后改名瓒。自称倪迂,字元镇,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倪瓒早年丧父,弟兄三人,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二哥(同胞)倪子瑛。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无官场倾轧之苦。倪瓒从小得益于长兄抚养,生活较为舒适,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王仁辅为家庭教师。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自傲,洁身孤僻,不问政治,不懂生产,自称“懒瓒”,亦号“倪迂”,常年沉浸在诗文诗画之中,故而一生没有踏入仕途。
虽然家境富裕,但倪瓒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对自身的学习,抓得挺紧。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泌阁”,内藏有历朝书法名画,时间较远的有三国钟繇的《荐季直表》,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倪瓒对这些名作悉心临摹,尤其对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潜心临摹。他常外出游览,见到有价值的景和物随手描绘,他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认真地写生,归后往往画卷盈笥。倪瓒一方面注意继承传统技法,博采各家所长,勤奋的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游览太湖,以诗画自娱。这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他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干淡简拔,近景往往是一脉土坡,伴有枯树三五株,茅屋一两座,中间上方大片空白、示意湖波水域,远处谈淡的山脉,画面平静悠然,境界深远,这种格式构图,前所未有。这一阶段,倪瓒创作了《松林亭子图》(1354)、《渔庆秋霁图》(1355)、《怪石丛篁图》(1360)、《汀树遥岑图》(1363)、《江上秋色图》(1368)、《虞山林壑图》(1371)等许多力作给后来的明清绘画以巨大的影响。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其妻病死,倪瓒受到很大的打击。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一病不起,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辞世,享年74岁。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英蓉山麓的祖坟。
二、倪瓒的艺术风格
倪瓒的山水画,构图多取平远之景,习董源一派画法,描绘太湖一带疏林坡岸,近水远山,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本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他的画被认为是“疏体”,以淡泊、萧疏的意境取胜,体现出了作者的修养和性格。
倪瓒的山水画所描绘的景致虽然多半得之于太湖一带的实际感受,但在形之于笔端时,却不再是对实景的追摹,而是一种山和水的观念合成,他不再把自然景象本身作为描绘的重点,正如他在《跋画竹》中有着明确的解说:“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画竹如此,画山水也是一样。他画的虽然是山水,但立意已不在山水,而在山水观念之合成、心象之投射。这是倪瓒基于个人的际遇、学养、禀性及在时代艺术变革的风气濡染下,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一种新的创作观念和思维模式。
倪瓒的山水风格可以简要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河两岸式”的构图。近景土坡,枯树挺立;中景临江,旁伴草亭,亭中无人;远景隔江,峭壁高耸,突兀立于江边。
第二,用笔极简。画面有大片的留白,空无一物。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三,用墨极淡。隔江一抹青山,雨后青青,笔墨简淡。
第四,意境极深。画面表现了萧疏清旷的深远意境。
第五,诗画统一。画表现诗,诗说明画。画,是形象的诗。诗,是深刻的画。诗画互相促进。
三 倪瓒对后世的影响
不见倪迂三百年,故山乔木?苍烟;
晴窗展轴观图画,淡墨依然见古贤。
――王?
此诗出自清代画坛流派领军人物,诗中所说的“倪迂”就是倪瓒。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