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科研水平
学科研究水平
5—1 本科生培养情况:2006年至2011年招收本科生1143人 ,毕业798人。 5—1—1 本学科点获得的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情况 2006以来,本学科点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获得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
1. 湖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2006);
2. 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6);
3. 121人才第三层次人选1人(2007);
4. 社会体育专业――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8);
5.健身健美――省级精品课程(2008);
6. 省教学名师1人(2008);
7.《健身美体设计》获湖南省社科优秀著作立项资助(2008) ;
8. 社会体育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2009);
9. 2005-2008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9);
10. 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11. 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
12. 省级优秀教研室(2010);
13. 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14. 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三等奖(2011);
15. 省级优秀学科带头人1个(2011);
16. 首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2011); 5—1—2 本学科点的专业建设情况 本学科点现有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以“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与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专业改革和建设指导思想,以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目标;坚持专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专业办学宗旨,加强专业办学与相关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合作,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的开设门类和开设水平;在人才培养上,加强实践类教学环节的管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形成特色和优势,将现有的两个专业基本办成了特色较鲜明、社会影响力较大大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1.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后通过学位点验收,并且社会体育专业先后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6年)和全省唯一一个社会体育特色专业(2008年)。招生规模保持稳定(年均193人),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教师主持和承担科研项目74项,包括国家级 1项,省部级20项,省级教改立项6项;教师共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02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4篇,ISTP收录9篇,CSSCI收录21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等体育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1篇;获益阳市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4项,科技进步奖3项等。
2. 形成了明确的专业指导思想和专业特色。社会体育专业完成了三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体育教育专业完成了二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新培养方案重优化调整了课程设置,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设置了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架构。
3. 构建了以专业基本教学内容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应用型技能培训融为一体的灵活开放的新型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形成一批特点突出、教学质量高的特色课程。“十一五”期间,获1门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和3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主编教材6部,3本教材获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获省教改立项6项(见附件),校教改立项16项,发表教研论文36篇,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所有必修课程建立了试卷(题)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研讨与交流规范化、日常化。
4. 制定了较完善的教师管理规定和奖惩制度。高级职称比例达53.7%,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达63.4%,35岁以下教师8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培养博士2名,在读博士2名,2名教师做国内访问学者,1名教师获省校级青年骨干教师,1名获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新世纪121第三层次人选;建立了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和聘请行业专家教学的制度;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37人次;高级职称教师全部为本科生上课,年轻教师均实行“导师制”。
5. 强化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增大了“三性”实验比例,积极开展大学生开放性和创新性项目研究。获校级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立项4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5项;建设了19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实训场所4处。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领导与监控,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严格执行实践教学计划,从师资到课时都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