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蚯蚓快速高产技术
第一章 多养蚯蚓做饲料
异军突起的日本大平二号蚯蚓养殖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饲料、食品、医药、生态等方面有较好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要做到快速、高产、稳产和优质高效,就要有一套独到的技术。 一、?品种的提纯复壮 建立原种池→繁殖地→生产池等三级以上的繁育体系,杜绝“子孙同堂”混养,避免近亲交配导致品种退化变质。 1.?平时要注意选择具有鲜明品种特征、红润粗壮的蚯蚓放入原种池中,剔除那些退化、短小、衰老的个体,在原种池中一定要经常保持大量优质的种群。 原种池——选育纯种和提纯复壮,不断培育出保持优良品种特征的蚯蚓原种。饲料以厚度约15厘米、密度以每平方米2—3万条蚯蚓为宜。除了换料,平时不要翻动池中饲料。 繁殖地——把原种池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进行第二级纯种繁殖,不断扩大品种数量,为生产池提供大量蚯蚓。 生产池——从繁殖池移来的蚓茧或幼蚓进行第三级繁殖,获得的成蚓、蚓类等产品可以综合利用。 2.?定期分床隔池.原种池与繁殖池在高温季节每隔15天(低温季节约20天)要彻底换除旧粪料一次,全部换入新饲料。原种池旧料和蚓茧移入繁殖池待孵化;繁殖池的旧料和蚓茧移入生产池待孵化。料层厚度约15厘米、含水量约30%为宜。做到上松下湿不积水,才能提高孵化率。 二、?配放最佳饲料 1、?首选牛粪100%; 2、?牛、*、鸡等各种禽畜类便混合共100%; 3、?牛粪20%+*粪20%+鸡粪20%+稻草(切碎沤烂)40%; 4、?粪类(各种禽畜粪便)60%—70%+草类(即杂草、稻草、树叶、粗糠、碎蔗渣、农作物茎叶等)30%—40%。草类要另行沤制腐烂,以免发热(可另進腐烂池)。 三、?用最佳添加剂 把干木薯片或稻谷、玉米打成粉后,拌入清水或洗米水、米汤等搅匀,即成添加剂(粉液比约为1∶10),装进备用的底层穿孔成漏筛状的铁皮盒,均匀地摇洒入蚯蚓饲料中。换新料的当天淋添加剂液一次。以后隔7—10天再淋一次,如有红白糖、*牛生血等共配浸溶液淋洒更好。
問﹕添加剂有什么作用﹖﹖﹖﹖ 四、?加大深层、密度 加大深层:根据蚯蚓的生理、生活特性,把生产池中的饲料厚度增加到50—60厘米,长、宽度仍为1米;加大密度:投入6万条日龄接近的蚓苗,然后用6条内径约2厘米,管壁上穿孔、能排水又通气和略高过饲料面的小竹管均匀插在饲料中,使饲料通气散热。此法可望月产蚯蚓30公斤。但饲料一定要发酵好,确保散热,适时换料。如觉得上述做法较难,可把饲料厚度减为20—30厘米,蚯蚓密度也减为2—3万条,但月产量也相应减为10—15公斤。要注意饲料的发热和置换。? 防止饲料发热的首要关键是搞好饲料发酵,其次是尽量减少饲料厚度,保持饲料通风透气。饲料发热后的补救办法是扒开饲料使之松散,直接淋冷水降温。 五、?选择最佳收获期 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幼蚓养到30天左右,变为成熟蚯蚓准备产卵,其肥度、重量、长势都达到?了极限,此时收获最为高产。当然,因饲料和管理等条件的不同,蚯蚓的长势也有所不同,收获期也随之提前或推迟。 六、?搞好饲料发酵 粪类要晒到约七成干后,集堆用塑料薄膜盖严,3—5天后扒开散热,淋水降温,无异味后便可使用;草类要切碎后挖坑或集堆渗水沤制,腐烂才可使用,以免第二次发热。 另一简法:把预先按比例均匀拌好的干湿度适宜的配方饲料装入塑料袋内,把袋口扎紧密封,夏季约需15天便可使用,阴冷低温季节则要延迟若干天。 七、?掌握饲料投量 蚯蚓饲料酸碱度以pH值6—7,湿度以手握饲料有二、三滴水渗滴出指缝为宜。日本大平二号蚯蚓日耗料量(指湿料重量,下同)与其本身体重基本相等。以成蚓每条平均重量0.5克计可粗略得出算式: 投料量=(初养蚓重+终养蚓重)÷2×养殖天数 例:有幼蚓6万条,养到成蚓重达30公斤时需30天,则:投料量=(0+30公斤)÷2×30天=450(公斤)。
第二章 养殖蚯蚓高产管理技术人工养殖蚯蚓产量除受品种、饲料、?养殖方式影响外,?与管理技术也有密切的关系。据研究发现,?同等养殖条件下,不同管理方式可使产量相差一倍之多。?蚯蚓养殖的管理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分期饲养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采收,?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则白白浪费饲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又因采收了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徒然增加劳动强度。所以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2.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3~4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厘米,始终保持饲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3.适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