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中国法学研究与中国法学教育 邓正来 时间:4月19日(周三)下午14:00 地点:苏州大学王健法学楼二楼大会议室 一、中国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研究目前存在四个主要问题: 1、大而化之,毫无深度 从法学发表的文章、写的著作来看,基本都是泛泛而论。我们可以作一个假设,我们的学者敢不敢把自己的文章翻译成西文发表。人家发不发表是一回事,问题是你敢不敢?你没有办法和人家对话。 2、中国法学没有问题意识 我们写的东西,都像教科书。很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包括我们的一些教授,博导的文章,都没有问题意识。很多博士、硕士的开题报告、论文的结构与教科书没有区别,是教科书的某一章,某一节,甚至根本就是教科书。 什么是问题?日常现象不是理论问题。对现象的描述,谁都知道。作为学术研究,你得讲出某种现象出现是为什么。例如,农谚说“蜻蜓低飞要下雨”,这是现象,谁都知道。作为研究,你得说明为什么蜻蜓低飞就要下雨,为什么有时蜻蜓低飞它不下雨。你得写那个为什么,这才是问题。又例如,大家都知道利好消息出来,股市要涨,老百姓都知道,要你写干什么?你要回答的是,利好消息出来,它照跌不误,这是为什么?你得告诉别人,这个背后是为什么? 还有,就是如果别人已经研究了这个问题,你为何还要研究,你得把为什么告诉我们。如果前人已经研究了,例如人权问题,别人研究了人权问题1、2、3,但是关于人权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别人没有看到,所以我来研究。或者假使别人也研究了人权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你就要说明,为什么他们作过了,为什么我还要作呢? 你还得交代,你作的问题在理论脉络中的意义。这不是对我们国家法治有什么意义,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而是理论本身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中国法学界没有问题意识,却乱讲理论创新。有人准备作一个残疾人权利问题的文章,因为这个问题以前没人作过,所以认为是一个创新。这不叫理论上的创新,范围的扩大不等于理论创新。 3、不懂得学术脉络的意义 和上面的问题相关的,我们法学研究缺少学术脉络的意识。缺少学术脉络的意识,学术作不大,也作不深。以学术引证为例,我们经常看到一种典型的中国法学文章的引证方式。例如,某人正在写一篇关于权利的文章。首先,是买一堆书回来,德沃金、诺奇克等等,然后对书上关于权利的章节、句子进行摘录,做好卡片。当写到关于权利时,就说经过某某的整理,有20几种权利的定义,第一种,第二种……,怎样怎样。也不管是洛克,还是德沃金、诺其克,全写上去。表面上资料详实,其实,他根本就没有上路子。或许你写的那个权利,是具体的、日常的、法定的权利,而德沃金讲的权利是法学理论的哲学支撑,和你的那个权利是两码事!然后你又引诺奇克,而诺奇克恰恰是批判德沃金的。你把这两个东西放进来支撑你,怎么可以?这就是没有学术脉络的意识。所以表面上词语相同,实际上,不知道你在哪个脉络上讨论问题,不知道你在哪个脉络上有所贡献。又例如,大家都知道富勒,知道古典自然法学家与新自然法学家。你把富勒放到17-18世纪的人中一起去讨论,行吗?不行,这是两个不同的脉络。古典自然法与新自然法根本就是不在一个脉络上。富勒认为,古典自然法是在事实与价值两分的基础上,而富勒自己是主张事实与价值的融合,所以你把二者混到一起,有多荒谬,等于你把富勒放到敌对阵容中去了!我们没有脉络的意识,不知道西方法学家真正的思想。说句不礼貌的话,中国有哪个研究法学的研究者对西方法学家的研究超过一年,达到两年的?。 4、我们整个知识结构太学科化 学科,英文discipline,又叫学科规训,纪律。学科是为了传授知识的,例如民法、刑法等等,都是为了传授知识的方便。但是研究不是学科的,一进入学科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大师,真正的大家是没有学科的。学生读书太学科化,老师和学生都如此,这样把中国法学毁掉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二、中国的法学教育 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法学研究影响了法学教育。中国的法学教育不应该把学生培养为一台台水平参差不齐的复印机。我到吉林大学,给研究生上了三门课,可能对解决中国目前法学教育有些启发。 1、首先,给学生定四项纪律、两项原则 四项纪律是: 第一,不准送礼,送礼开除师门;第二,在教学搂区不可以给我提包;第三,不能以我的名义和其他老师和同学闹矛盾;第四,不准任何抄袭和剽窃。两项原则就是:第一,作业必须完成,不完成不能开题,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开题;第二,必须锻炼身体,不锻炼身体不准开题,这项原则做不到,连延期开题的可能都没有了。 2、上三门课程 第一门课,“原典精读”,目的是克服中国法学界大而化之,不会读书的毛病。材料一个月之前发下去,必须独立完成,一句一句读,不能蒙混过关,并且相互批评讨论,基本是至少每个月我主持讨论一次。 第二门课是“大师思想Seminar。”(即大师思想讨论课)。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