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夏感》教学设计 - 岳麓区教育局.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夏感》教学设计 - 岳麓区教育局

《夏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通过对优美词句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 抓住优美词句赏析课文,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2、解题(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感”可以怎么理解?出示学习目标:怎样的“夏”,如何去“感” 3、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梁衡对夏天的感受 4、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对夏的感受? 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 三、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2、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3、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调动了哪些感观在写? 有“视觉”(细草、林带),有“听觉”(蝉儿长鸣),有“触觉”(热风浮动),有“嗅觉”(麦子的香味) 4、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示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潜”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5、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6、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 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7、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段,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 8、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 9、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 是不是所有人心中的“夏”都会与作者同感呢?为什么如此苦涩紧张的夏天也会让人“钟情”呢? (赞夏?,更赞夏之人) 作者其实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农民,用农民的眼光去观察夏日,则入眼都是金黄的麦子和正在成熟的农作物;用农民的心理去体验夏日,则生活散发的都是苦涩的汗水浸泡过的滋味;用农民的心灵去感悟夏日,则感受到的都是这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旋律……只有这样的夏日,才会给农民带来收获,而收获的季节才是最让农民“钟情”的季节……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