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下村修与他发光水母.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村修与他发光水母

下村修与他发光水母   今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居然不是化学研究者,而是三位生物学教授,而诺贝尔委员会对这次奖项的评价为“一门学科的发现在另一门学科中发扬光大的又一例证”。获奖的三人中,资历最老的日籍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是绿色荧光蛋白的第一个发现者,但他谦逊地把这一成果归之于一系列“幸运”。他说:“我一生一共抓了85万只水母。从大量原材料中榨取一点点物质,这可是最传统的化学研究。”那到底这位“幸运”的生物学家与水母及化学研究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阴差阳错学化学      下村修1929年出生在日本古都京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下村修从长崎医科大学毕业,想进入名古屋大学深造,于是前往名古屋大学拜访一名教授。不巧的是,那位教授外出了。他偶遇科学家平田义正,平田的研究室当时正研究有“海中萤火虫”之称的海洋荧光动物海萤。下村修最终进入平田研究室继续学习。   回忆起那段往事时,下村修感慨,“那次的阴差阳错决定了我的命运”。   1955年,平田交给下村修一项任务,让他找出海萤被碾碎放在水里仍能发光的原因。当时有多个美国研究小组涉足这一课题,都无一拿出结果。然而,幸运再度光顾下村修。第二年,他就从海萤体内提取出一种蛋白质,发光亮度比海萤本身强3.7万倍。   因为这项发现,下村修不仅被名古屋大学破例授予博士学位,晋升助理教授,还引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弗兰克?约翰逊的强烈兴趣。1960年,在约翰逊的邀请下,下村修前往美国。      水母工厂      1960年,一位科学家将一小罐白色粉末交给初来美国的下村修,并告诉他这是从一些能发光的水母中取得的“精华干粉”。下村修立刻被这神秘的粉末吸引,第二年便和约翰逊来到了美国西北海岸,对当地的一种水母展开了研究。这种水母在感觉到有威胁时,伞盖边缘会发出一圈绿光。   下村修所在的实验室正好位于港湾。每天,柔软的小水母都乘着早晚的潮汐成群结对地漂过他实验室的两侧。其中一些会被下村修用小网兜截住,带回实验室。这些水母只有掌心大小,就像一把圆圆张开的小伞,在昏暗的水中发出幽幽绿光。发光的器官是一百多个小颗粒,就像点缀在小伞边缘的微型“灯泡”。下村修将小伞边缘剪下来,用棉布攥出水母“精华”。只是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它们似乎不太乐意发光。   没想到一次意外的操作居然出现了令人惊奇的结果。经过多次试验,下村修依然没办法让“精华”发光,又一次试验无果后,下村修有些沮丧地将“精华”倒进了洗手池,没想到的是,“精华”居然发光了,残留的海水竟让它们瞬间恢复了光芒――原来水母“精华”发光的一个重要秘密是需要海水中的钙离子来辅助。这个发现点燃了下村修继续工作的希望,因为他知道会发光的物质终于可以被毫发无伤地分离出来了。   将发光的蛋白从水母中分离出来并不是下村修的最终目的。他经过计算得知,如果想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研究,则需要在一个夏天抓2.5吨共50000个发光的小水母!下村修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和几个帮手,整个夏天的早晚都拎着小桶在水边抓水母。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五年过去了,当我的儿女长到八岁的时候,已经能抓得像成年人一样快了!”   下村修没有预料,发光水母他竟然持续抓了20年;他更没想到的是,30年后,照亮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也照亮了其他生物的细胞。      无心插柳的发现      一天,下村修把这种发光物质注入一个装有海水的水槽时,惊异地发现,水中出现明亮的蓝光,而不是预想中的绿光。   实际上,下村修从水母体内提取的是一种蓝色荧光蛋白。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水母如何产生绿色荧光?进一步研究显示,水母身上有一种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荧光蛋白的发光机制迥异于其他发光生物,能“夺取”蓝色荧光蛋白释放的能量,从而把蓝光变成绿光。   1962年,下村修从十万只小水母中纯化出5毫克发光蛋白。同时被分离出来的还有另一种“绿蛋白”,在紫外光的照耀下会发出绿色荧光。下村修和约翰逊发表论文,宣告发现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能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颠覆了当时认为蛋白必须有酵素等其他物质相助才能发光的“常识”。这个蛋白后来被称为“绿色荧光蛋白”――今日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角终于在历史上登台亮相。   1979年,下村修阐明绿色荧光蛋白发光部分的化学构造。有趣的是,下村修当时认为这项发现没多大实际应用价值。他曾在接受日本共同社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化学家,他1979年认为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已告一段落,觉得这种蛋白能不可思议地释放出美丽绿光,“没啥用处”。   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沙尔菲指出,绿色荧光蛋白的自身发光特性在生物示踪方面有极高价值,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钱永健通过进一步改造绿色荧光蛋白,使这种自体发光蛋白最终成为“当代生物科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