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生长类型藓类植物茎形态解剖研究
不同生长类型藓类植物茎形态解剖研究
摘要对不同生长类型的15种藓类植物茎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类型的藓类植物,各部分结构变化稍有差异。
关键词藓类植物;茎;形态解剖
中图分类号Q94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009-04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重要条件。维管束植物依靠强大的根系系统和有效的内部传导系统,将水分从土壤中吸收并通过内部传导系统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藓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最低等的一个类群,是植物由水生向陆生演化的过渡类群,构造简单,缺乏维管束,没有真正的根系系统,因而具有有限的直接控制水分的能力,属于变水植物[1]。为适应环境生存,一些苔藓植物因为具有可变水性而具有非常强的抗旱能力,也有一些藓类植物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2]。一些藓层的持水量是其自身的5倍以上。笔者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不同生长类型的藓类植物茎进行形态解剖观察,比较各结构之间的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藓类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择中生环境下不同生长类型的15种藓类植物。所有标本存放于毕节学院植物标本室。
1.2试验方法
挑选生长健壮、颜色新鲜的标本,放入清水中浸泡,30min后取茎中上部进行横向切片,然后在XSP-18A显微镜下观察,用OLYMPUS FE-280相机拍照。
2结果与分析
藓类植物茎的横切面可以分为表皮、皮层和中轴3个部分。不同生长类型的藓类植物,各部分结构变化和主要导水组织稍有差异(见表1)。
(1)疣肋曲柄藓(Campylopus schwarzii Schimp)。采自毕节阳山山顶,沙土,环境干燥,密集丛状生长。茎横切面圆形。表皮细胞1~3层,四至六边形,小形,厚壁,棕红色。皮层细胞五至六边形,透明,薄壁,角隅加厚。中轴细胞四至六边形,小形,透明,薄壁,细胞角隅处加厚(见图1)。
(2)云南墙藓(Tortula yunnanensis Chen)。采自毕节学院花池墙角,石壁薄黏土,湿润,密集丛状生长。茎横切面近圆形。表皮2~3层,小形,厚壁。皮部细胞大,圆五至六边形,透明,薄壁,角隅加厚。中轴分化不明显(见图2)。
(3)黄丝瓜藓(Pohlia nutans(Hedw.)Lindb)。采自毕节阳山华山松林下,沙土生,环境干燥,密集丛生。茎横切面五边形。表皮细胞2层,圆多边形,棕黄色,厚壁。皮层细胞多层,大形,透明,薄壁,角隅加厚。中轴细胞六边形,小形,透明,薄壁,角隅加厚(见图3)。
(4)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采自毕节阳山,环境干燥,密集成片生长。茎横切面不规则五边形。表皮细胞1~3层,六边形,厚壁,角隅处强烈加厚,纹孔明显。外皮层细胞角隅处强烈加厚,纹孔明显。多数皮层细胞圆多边形,薄壁,角隅加厚,有集中在一起的小形厚壁细胞。中轴细胞薄壁,明显分两部分,外围2~4层细胞形状不规则,小形,厚壁,横向排列延伸至皮层;内部面积大,细胞近圆形,壁薄,角隅加厚(见图4)。
(5)皱叶匍灯藓(Plagiomnium arbusculum(C.Muell.)T.Kop)。采自赫章县洛布石林洞口,土生类型,阴湿环境,密集成片生长。茎横切面近圆形。表皮细胞2~3层,圆形,厚壁。外皮层细胞有纹孔场,皮层细胞薄壁,角隅不明显加厚,有小形厚壁导水细胞。中轴细胞多边形,小形,薄壁,角隅加厚(见图5)。
(6)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Lindb.)Lac)。采自毕节阳山,沟边,沙土生,环境湿润背阴,密集成片生长。茎横切面不规则五边形。表皮细胞1层,椭圆状六边形,厚壁,棕红色,细胞胞腔透明部分为椭圆形。皮层细胞多层,薄壁,角隅加厚,在对应的横切面角部,有集中成束的厚壁细胞。中轴细胞小,圆多边形,壁薄,角隅加厚(见图6)。
(7)树藓(Girgensohnia ruthenica(Weinm.)Kindb)。采自梵净山,稀疏丛生。茎横切面近圆形或圆三角形,密生假根。表皮细胞3层,圆多边形,胞腔圆形,透明,壁厚,棕红色。皮层细胞薄壁,四至十边形,角隅加厚。中轴比例小,细胞长方形或圆多边形,壁薄,角隅加厚(见图7)。
(8)砂藓(Racomitrium canescens(Hedw.)Brid)。采自毕节灵峰峙,路边岩面薄土,环境干燥,稀疏生长。茎横切面圆形。表皮细胞2~3层,多边形,棕红色,厚壁。皮层比例大,细胞四至六边形,壁薄,角隅加厚。中轴不分化(见图8)。
(9)网孔凤尾藓(Fissidens areolatus Griff)。采自洛布石林,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