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水稻二化螟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吉林省水稻二化螟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摘要水稻二化螟是吉林省水稻主要虫害,介绍了其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习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习性;防治方法;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435.1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94-01
吉林省水稻虫害主要有稻负泥虫、稻潜叶蝇、稻水象甲及水稻二化螟等,其中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Pyralidae),又名钻心虫、蛀心虫、截虫等,分布各国各地[1]。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日趋严重,水稻出现“白穗”,造成减产。二化螟成为农民田间防治的重点害虫。为了识别并了解北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更好地预防二化螟的为害,特将其发生与防治简要介绍如下。
1为害症状
二化螟以幼虫为害,为害症状随水稻生育期不同而异[2]。分蘖期,初龄幼虫先蛀害叶鞘,造成枯鞘(又称剥壳死),以后分散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孕穗期,蛀食枯孕穗。抽穗期至扬花期,咬断穗颈,形成白穗。灌浆、乳熟期为害,造成虫伤株。早期出现的虫伤株,叶尖枯黄、穗变死色,叶鞘上有水渍状斑,叶片青枯。1~2龄幼虫群集在内,一般一处仅有2~3株,称为中心虫伤株;3龄以上幼虫转株为害,在灌浆至乳熟期蛀入的茎秆被蛀空,剩1层表皮,遇风吹折,造成倒伏,株色灰枯,谷粒半实,瘪粒很多,形成半枯穗(又称老来死)。如果这种被害株在穗期发生多,则谷粒轻、米质差,对水稻产量影响也大。
2形态特征
二化螟的一生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虫期[3]。雄成虫体长10~12 mm,翅展20~25 mm。头、胸部背面淡褐色,复眼黑色或淡黑色,下唇须向前伸。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翅面散布褐色小点,中室顶端有紫黑色斑点1个,其下方有斜行排列的同色斑点3个,外缘有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近外缘淡黄褐色,有趋光性。雌蛾体长12~15 mm,翅展25~31 mm。头、胸背面及前翅为黄褐色,翅面小褐点很少,无紫褐色斑点,外缘也有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有绢丝状反光,腹部肥大,纺锤形。卵扁平,椭圆形,长??1.2 mm,宽约0.7 mm。初产为乳白色,渐变乳黄色、黄褐色、灰褐色。卵块大多数呈椭圆形,由数粒至百余粒卵粒组成,排列呈鱼鳞状,上盖透明胶质。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卵块产在稻叶正面叶尖处,孕穗、抽穗期产在叶鞘上。幼虫多数有6龄,也有5龄或7龄,少数有8龄。成长幼虫体长20~30 mm,2龄以上幼虫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中间3条较明显。蚁螟孵化后,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先群集在叶鞘内侧为害,2龄开始蛀食稻茎,3龄分散转株为害。蛹圆筒形,长约12 mm,初化蛹时蛹体白色,后变棕色,前期背面尚有5条棕色纵纹,以后变为红褐色,纵纹渐消失。蛹的发育分6级,在稻茎处化蛹,也有少数在叶鞘内侧化蛹。越冬幼虫化蛹的地方有稻草、稻根的茎秆处。
3发生习性
二化螟在北方稻区一般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的茎、根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第2年春季气温达11 ℃时开始化蛹,15~16 ℃羽化成虫。由于越冬幼虫场所的温度不同,化蛹和羽化成虫的时期也不相同,一般先是稻根里的,以后稻草中的,前后相差10~15 d。因此,常形成2个发蛾高峰,造成成虫的发生期拉长。成虫盛发期在7月中、下旬,产卵于叶鞘处。雌成虫羽化后1~2 d经交配产卵,羽化后3~5 d为产卵盛期,卵期6 d左右。1头雌成虫一生产卵2~3块,每块有卵70~80粒,卵期10~12 d。成虫喜在稀植、茎粗、叶宽大、色浓绿的稻田里和这类水稻品种上产卵。在盛发期,一般处在分蘖期或孕穗期的水稻产卵多,蚁螟容易侵入成活,以后转株为害也多。初孵化幼虫沿叶下行至水面上的茎节处蛀茎、初群集,后分散,被害稻苗成枯心苗。蚁螟孵化后,先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2~3 d后,在叶鞘外面显出水渍状黄斑,再经7~10 d,出现成片火黄色,有时叶尖发黄,叶身也变赤枯,这时通称“枯鞘期”。2龄后部分幼虫钻入稻茎,3龄后幼虫开始转移扩散,蛀入茎秆。如在孕穗期蛀茎,形成枯穗;抽穗后蛀茎,如未伤害穗茎节,则称“虫伤株”;穗茎节被蛀,则成“白穗”。二化螟成虫白天及有风天静伏稻丛中,遇惊作短距离飞行;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喜在嫩绿茂密稻田产卵,本田内分蘖至圆秆期产卵多。
4影响因素
水稻品种、插秧期、生长发育及管理情况、耕作不同,二化螟为害的轻重有很大差异。一般,集中稻田较分散稻田重;山区较平原重。种子纯度差、管理不及时、生长发育不整齐的受害也严重。二化螟的天敌很多,螟卵、幼虫、蛹都有多种寄生蜂寄生。此外,幼虫、蛹还有多种寄生菌和线虫寄生。捕食性天敌如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利用胚挽救技术创制葡萄多倍体种质研究.doc
- 利用纹理两种图像检索方法比较.doc
- 利用自适应算法改进方法来研究信干噪比方法研究.doc
- 利用观鸟活动在初中生中开展环境教育研究.doc
- 利用重新排序型控制器提升DDR SDRAM效率.doc
- 利用高AVC结构设计H.264AVC解码器动态补偿模块.doc
- 利用高分辨率卫片进行地形图修测研究.doc
- 别让手机诈骗短信蒙住您双眼.doc
- 刮板输送机链条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doc
- 制约我国煤层气地面开采因素及解决方案.doc
- 罗生门回环形叙事.docx
-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虚拟网络技术论文.docx
- 采购与供应管理研究论文.docx
- 财政学论文题目与选题.docx
- ASUS华硕Data StorageExternal Slim DVD Drive华硕P527英文版用户使用手册 (E3361).pdf
- Acer宏碁笔记本AspireAspire A715-59GBattery MSDS UN383 CNAS COO for air transportation使用手册(1).pdf
- ABB 機器人智能解決方案賦能表面精加工 白皮书(中文).pdf
- ASUS华硕服务器 工作站工作站主板Z97-WS-Intel 2013 Desktop Responsiveness Technologies User's Manual.pdf
-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论文8.docx
- 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