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鞅变法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 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的怎样形成 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二一九法令”------主要内容 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 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份 2.政治近代化: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1)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2)司法制度方面:废除了原来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4.教育近代化: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传入俄国,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四、改革的局限性 1、俄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2、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沙皇遇刺:新沙皇中止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 促进革命形势走向成熟 维新运动在19世纪末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B、甲午战败的震撼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变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 国内市场狭小 资源不足,面积小 经济发展的障碍 帝国主义特征: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更多依靠政府, 更多依靠军事手段 大势所趋 历史根源 新思想的演进 士人干政 百日新政 戊戌政变 戊戌余音 酝酿 兴起发展 高潮 失败 影响 酝酿中的变革——戊戌变法的背景 变法前的国际形势 1、国际形势 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 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 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变法背景 政治: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民族资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宣传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 戊戌变法 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 甲午战败 甲午战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保国会”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 纲领 具有政党性质的资产阶级团体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淘汰旧军。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军事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文教方面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经济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颁布新法 1.改订律例。 2.裁撤冗员。 3.澄清吏治。 改革旧制 政治方面 类别 军事方面 文教方面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局限性 作用 类别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旧的封建势力虽然已日渐腐朽没落,但对于维新变法而言仍然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量。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缺乏斗争的勇气;维新派自身实力不足,又把维新变法看得过于简单,以为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就能实现;光绪帝和维新派斗争经验不足,变法的实施较为仓促,政令颁布操之过急;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 固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