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类的攻击性.pptVIP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类的攻击性.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类的攻击性

* * 对挫折—攻击理论的评述 该理论的基本缺陷 忽视了攻击的产生可能由与挫折无关的因素所引发。 挫折并不是攻击的唯一原因,而且挫折也不是总导致攻击行为。 挫折—攻击理论也无法解释攻击行为多样性的问题。 结论:挫折是引起人类攻击行为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挫折的一个可能作用是加强个人对暴力的关联事件的攻击反应。 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攻击行为的新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主张攻击行为不是来源于与身俱来的本能,而是源于个人的后天生活经验,是习得的。 挫折不总是导致攻击性行为的惟一原因,个体受到挫折后如何反应取决于以往的学习经历。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学习,我们很容易习得攻击行为。这一影响在儿童身上尤其突出。 人的认识作用对攻击行为也起着抑制或促进的作用。 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攻击行为是并非生来就有,而是后天习得的。 通过强化(reinforcement)习得攻击行为 做出攻击行为而获得奖励(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关注) ,导致攻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大。(打娃娃实验) 通过观察习得攻击行为:个体从观察他人的攻击行为到表现自己的攻击行为,需要三个必要条件: 有一个榜样表现攻击行为; 榜样的攻击行为被断定为“合理”的; 观察者在榜样表现攻击行为的时候必须在场 通过观察习得攻击行为 儿童观察不同榜样后的侵犯行为 组别 榜样行为 侵犯的行为总量 身体的 语言的 实验组 侵犯的 12.73 8.18 控制组 中性的 1.05 0.35 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既可以习得,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过程改变或消除 实验方式:通过看电视短片 第一组是奖励组。赞赏并给予实物奖励 第二组是惩罚组。惩罚攻击塑料娃娃的孩子 第三组是控制组。只看电视短片 单独与其他儿童游戏,制造挫折,看如果解决冲突 对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评述 社会学习理论在习得的攻击行为和实际出现的攻击行为间作了重要区分。 它解决了挫折—攻击理论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人类攻击行为的多样性。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行为不关注或忽视,可减少攻击行为。在这种条件下既没有提供可以仿效的攻击榜样,也没有提供额外关注的强化。 内容提要 什么是攻击 1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 2 控制及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 3 社会公平的建立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1965)认为,人们总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到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就有公平感;否则,就产生相对剥夺感,从而做出各种拒绝性行为。 贫富差距增加,悬殊的生活质量是人们产生心理落差,抢劫、绑架等案件急剧增加。 所以建立社会公平对维持社会稳定,减少攻击行为有很大意义 社会公平的建立 生物心理学家的猴子实验(Brosnan de Waal,2003) 被试:卷尾猴 给一对猴子两个代币,可以用代币换取报酬(黄瓜或者是更喜欢的葡萄)。 实验条件: 1)平等:两只猴子都得到黄瓜; 2)不公平:一只猴得到葡萄,另一只猴得到黄瓜; 3)努力对照:一只猴没付出努力就获得葡萄,另一只猴用代币只换得黄瓜; 4)食物对照:一只猴子用代币换得黄瓜后,发现在另一只猴子常待着的地方放有葡萄。 避免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 攻击是一种给别人带来伤害性后果的行为,个人只有在保持一定自我意识的情况下,才能觉察和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有意识地避免伤害别人。 宣泄 具有攻击性的活动,会减少攻击性情感的强度。 使用暴力的发泄确实可以使我们感到舒服一些,但并不能减少敌意。 社会学家的反对 P167 惩罚 人类可能由于害怕受到惩罚或报复而抑制他们的攻击性行为。 虽然惩罚使人顺从,却很少使人内化,所以往往会增加人们对他人进行含蓄的、非直接的和替代性的攻击。 移情能力培养 移情是指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能够体察到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产生共鸣。 痛苦线索的抑制: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发现个人对别人的痛苦状况体会的越深刻,越拒绝服从去伤害别人。 犯罪心理学研究证实,移情对攻击行为有抑制作用。 费希巴赫等人的研究表明,移情能力与攻击行为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 榜样的力量 攻击性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攻击倾向; 非攻击性榜样也会降低人们的攻击性倾向; 对攻击性榜样予以抨击,也会成功地减少随后而来的攻击行为。 这种抨击出自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时更为有效 父母教育子女 感情净化 多拉德:需求不满引起的心理紧张就会降低,从而攻击动机减少(也就是经历感情净化)。 攻击表现出来,也许的确当场能感情净化,但同时由于社会的非难等,会陷入新的需求不满,马上唤起新的攻击动机,并且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未证实的观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