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意的表达与显现——朱文诗歌创作的现象学分析-大学语文论文
诗意的表达与显现——朱文诗歌创作的现象学分析
○熊龙英
摘 要:诗歌是朱文走向创作的开始,朱文的诗歌关注日常生活,在对日常生活的叙事中完成诗歌的抒情。朱文的诗歌脱胎于第三代诗歌的“他们”诗派,在其诗歌特点中体现出第三代诗歌运动所发现的“日常行为”。但朱文的诗歌也有他自身的独特性:日常叙事的生活化与诗歌抒情的直接性。而这种创作方式正是朱文现象学创作的开始。
关键词 :朱文 日常叙事 诗意 现象学
朱文[1]的创作跨越诗歌、小说和电影。三种不同形式的创作是朱文现象学创作的三个领域,同时,按照三种创作的时间顺序来看,又可以视作是朱文现象学创作历程的三个阶段。诗歌的创作是朱文走向现象学创作的开始,是朱文现象学创作的形成时期。当转入小说创作时,朱文便显示了其现象学创作的风格,且现象学创作已经走向成熟。而电影却以它独特的镜像方式演绎着朱文小说中所显示出来的现象与存在的悖论。
一、“日常行为”的存在性呈现
在诗歌创作中,朱文对现象学的发现即是对日常行为的发现。“日常行为”的目的指向——生存。这是所有日常行为的共同之处,包括满足物质性需要的行为与取得肉体上快感的行为。前者更多是个体生存的内容,后者在某些时候涉及到伦理性问题。“日常行为”属于生存性行为。
日常行为在诗学中得到集中关注是后现代性的重要部分。在西方,是以现象学文学理念为代表,尤其表现在法国的荒诞派文学(包括戏剧与小说)以及新小说中。但这一类文学采用了抽象的方式,对日常行为进行了形而上的诗学处理。其本意在于对日常行为的存在属性进行理性化的诗性展现——但这种理性展现的方法不同于之前的存在主义文学,排除了存在主义的主观意识干扰,更多呈现现象“客观”的“本质”可能(当然,这些“客观”与“本质”都仅仅在相对意义上存在)。在中国,个体的日常行为得到重视,来自于反拨80年代之前集体行为的需要,也是对西方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文化理念的学习结果。80年代中后期,在诗歌领域以第三代诗歌为代表,将日常行为引入到文学层面。整个“第三代”完成了对个体叙事的回归,但其中只有“他们”诗派才能将“日常行为”不仅仅当作宣扬个体意识的目标,而且真正落脚于行为的存在属性。直到进入90年代后期,由“橡皮诗歌论坛”所宣扬的“废话诗学”中所作的现象学处理才获得了最后的肯定[2]。在这种现象学本体诗学的转移中,日常行为夹在诗歌语言的“废话”呈现中,诗歌仍然以“废话”为本体性考虑,而不是对“废事”本身的关注——虽然通过语言这必然也会触及到“废事”本身,废话也因废事而起,但其结果仍然是对废事的语言学上升,由此,废事在被语言所关照的同时,也获得了存在性的呈现。
二、日常叙事中的诗意表达
朱文作为“他们”诗派在九十年代的“后起之秀”,他继承了于坚、韩东、丁当等前驱诗人的写作姿态和精神立场,以持续稳定的诗歌创作维持着《他们》在九十年代的生存活力,直至《他们》第二次停刊。作为诗人的朱文,其诗歌理念脱胎于“第三代诗歌”以及“他们”诗派开创和坚守的回到“日常生活”与“个人写作”的创作精神。《他们不得不从河堤上走回去》是朱文唯一的一本诗集,收录诗人1988-2000年创作的90首诗歌。
朱文的诗歌大多是叙事性诗歌,在对日常生活的叙事中完成诗歌的抒情,体现在他的诗歌里,则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卑微人物的生存现实的关注。朱文的诗歌大多是叙事性诗歌,其情节琐细平凡,语调舒缓,平淡中带着热情,呈现出热情内敛后的冷静平和。比如:“看见这么老的人,我都愿意叫/爷爷。在腌菜季节的大街上/隔一段就有一堆大白菜。像/他这么大岁数,应该叫老张,/背着旧黄包,里面装着/一百五十份《扬子晚报》,/在六路车驶过以前,要走到/大街对面去。”[3]这首诗歌的场景就是日常生活的大街,描写的是一个叫做“老张”的老人在大街上的卖报生活。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在诗歌中不经过诗意的抽象而直接叙述出来,在这种叙述性的展示中完成了对日常生活的那种活生生的气息的直接抒情。再如:“一个男人左手提着蓝色的/保温瓶,用右手/骑着一辆单车//大女儿的借书单在/左边的口袋里。复习材料/对升学考试来说,很重要。/小女儿的儿童画——/一艘撑满纸的大轮船,此刻/在她的血管里,乘风破浪……”[4]保温瓶、单车、大女儿的借书单、小女儿的儿童画等,在这些词语的勾勒下,一个平凡的男人/父亲的形象呈现了出来,从而一种最朴素的父女之情、家庭伦理之情也在诗歌平和而舒缓的语调中直接地散发了出来。
朱文的诗歌在叙事中往往有一种抒情性的情绪在流动,这种抒情在叙事的空间自然地“生长”出来,从而抒情变成了一种直接的抒情。比如:“我换了一个生活的地方,从大厂到南湖。/这并不能说明,我多么讨厌以前的生活,/或者,多么憧憬这以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