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锯齿周期”消费模型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学术资料国民经济理论
“锯齿周期”消费模型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锯齿周期消费模型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国民经济管理
【论文网络来源】/F10
【学刊期数】2009年10期
【论文期刊来源】《现代经济探讨》(南京)2009年6期第17~21页
【英文标题】The
quot;Sawtooth Cycle
quot; Model of Consump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Chinas Consumption Behavior
【作者简介】姜洋,四川经济学院博士生,成都 610064
【内容提要】 结构,获得在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的居民消费函数,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得出结论:转轨时期的不确定对居民消费影响明显,不确定性每提高1%,当期消费将降低0.569%,借贷约束对消费影响不显著。
【关 键 词】传统文化/不确定性/借贷约束/锯齿周期消费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82(2009)06-0017-05
一、导言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扩大内需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焦点。与提高内需政策相背离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一直呈现单边大幅下滑的趋势:国民消费率从1981年的67.1%下降到1990年的62.5%,再到2007年的48.8%;居民消费率从1981年的52.47%下降到1990年的50.5%,再到2007年的37.1%。持续萎缩的消费水平已成为限制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家庭)为微观基础,认为收入(当期收入或者是持久收入)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收入的增加将导致消费需求的提高。但在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提高了35倍和28倍①,这种收入增加而消费水平却持续下降的现象与西方消费理论的解释相悖。
在西方经济中具有较好解释力的消费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中国情况,其原因在于:第一、理论所依托的微观基础,也即消费者行为的动机不同。西方消费理论高度重视收入对消费者行为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收入只是消费的必要条件,决定消费者行为的在于消费动机。这种动机扎根于文化、价值观、消费习惯等。尤其是文化价值观,提供了比社会阶层更为综合的社会影响,它是个体动机、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和阻碍因素(John A. Howard,1965)②。中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使得各自的消费行为动机存在差异,脱离了这一微观基础,仅对模型进行直接实证,难免有水土不服的嫌疑。第二、理论所依托的外部制度既定的前提下进行的,体制变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体制改革、收入分配等)因素并不是模型的直接变量,但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可能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储蓄行为。因此,要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消费函数,就必须洞察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特点,以及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二、传统文化影响与锯齿周期消费路径的形成
1.PIH-LCH模型下的生命周期消费路径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构建了现代消费理论的基础,尽管在模型构建方法上稍有不同。但是两个理论的主要思想和结论都基本一致,因此,后来该两个模型被统称为生命周期
持久收入假说(PIH-LCH)。PIH-LCH模型是西方消费理论的经典,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以一生收入为基础最优化其消费效用,每期以一个固定的比例消费各期的所有收入和财富,直到生命终结如图1。
图1 生命周期消费路径下的消费者行为(Dornbush and Fisher, 2002)
消费者在退休(或稳定性收入终结)之前以平稳的路径进行消费,剩余收入进入储蓄,并为退休之后的消费进行储备,或者对可能出现的消费波动进行平滑,避免大起大落。PIH-LCH模型在西方经济中得到推崇和较好的验证。但是在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却存在较大的争论:臧旭恒(1994),樊纲、余根银(1992),王燕(1992),赵志君(1998),贺菊煌(1998)等认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王曦(2002)认为中国的总消费中接近一半具备永久收入假说的消费特征③;王信(1996),张杰(1997),金晓彤、杨晓东(2004)等认为该模型不符合中国居民的消费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课件)-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pptx VIP
- 大学教学课件:Reading-The Modern Flying Carpets and Wind-Fire Wheels-.pptx
- 第四章 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估之间的“对齐”.pptx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英语电影与文化》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 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3.docx
- 壹号土猪市场营销分析.doc VIP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债权转让协议-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DOC
- 壹号土猪案例SWOT分析课件.pptx VIP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PPT完整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