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小班环境下小学交往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PAGE
PAGE 21
小学小班环境下小学交往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交往问题备受关注
以“目的——手段”合理性发展为社会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人际疏远与冷漠,
给人类心灵带来无限的创伤。终极价值的隐退、物质的贪欲挤占了精神生长的空间与时间,精神空虚,心灵荒芜,物质成为异己的力量。
孔子所倡导的“仁”的理想社会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变得越来越遥远。人类骑在科学那狂奔不止的马上,任两旁的景色呼啸而过,一面享受着飞速带来的惬意与快感,一面又恐慌不已:哪里是回家的路?哪里是精神家园?哪里是灵魂的住所?
人类对“全球性问题”的反思使对话与交往成为时代发展的共同需要。
(二)现代教学实践中的交往缺失与阻隔
交往的缺失指交往的面不广、程度不深、次数不够、方式不当、功效过低等。
交往的阻隔是指由于交往双方的主客观原因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或突然中断。
在我有限的视野内,教学中的交往局限于教师和全班学生的正式交往这种单一的形式里。尽管这种交往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便于管理,但是仍暴露了它的不足:交往的缺失与阻隔。
在我们组织的一项调查中,这一问题显得尤为棘手![详见附件1]
(三)小班环境为交往式教学提供了可能
小班化教育是以个别化教育为宗旨的先进教育形态,是实现教育优质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努力方向。
实践证明,小班化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学生的潜能有了更大的发展,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张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频率增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乐学情感,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在大班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往往将全班学生看作一个人,交往的质量、频率、广度等受到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导致低下、稀疏和狭窄。
在小班教育环境下,如何适时、适度地增加有效交往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的课题。
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交往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于20 世纪70年代初
在前联邦德国产生。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以???,尽管师生关系十分重要,但是在德国传统的教学论流派中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弥补以往各种教学论学派对师生关系研究的缺乏,交往教学论学派注重了探讨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能够发现:一旦某些学生与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的关系搞僵了,这些学生就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而倘若某些学生与任课教师关系融洽,并建立了友谊,即使这位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科难学,也会因热爱教师而迁爱到这门学科上,形成了“爱屋及乌”的效果。
显然,紧张的师生关系只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感。
为此,1971年,当时的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了探讨师生关系的教学论思想。
除了上述缘由之外,这个学派得以兴起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20世纪60年代末联邦德国出现的教育危机。当时,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厌恶情绪。他们把教育视为一种控制,认为学校强制年轻一代服从成人世界的传统规范,而这是与民主社会的准则背道而驰的。所以大家期待有一种与这种专制教育相反的模式。交往教学论学派顺应潮流而提出:教育应是一种价值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并把“解放”学生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即要求教学尽可能发展个性、强调个性的自我实现,使学生通过教育最终摆脱教育、达到成熟,具有独立能力,养成自我负责,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并具有批判的能力。
国内学者田汉族先生(湖南师范大学)在本领域研究颇深,具体详见其专著《交往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江苏省江阴市顾山小学的研究课题《小班化交往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对交往教学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实施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在教学原则、评价方式上的研究未涉及,且研究力度上尚有有待加强。
三、本题研究的目标
小班环境下交往式教学的教学程序及其操作策略
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
教学注意事项
小班环境下交往式教学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创设
创设交往式教学的良好空间
学习共同体的具体指导
学习共同体的氛围营造
交往学习的内容设计
促进交往学习的载体设计
小班环境下交往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标准与课堂监测工具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交往教学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共享理论。这三种理论分别为交往教学提供了以下立论的基点。
(一)学习是个体建构和社会建构交互作用的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认知建构理论的创立者。他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结果。他虽然重视活动与交往,但更多地强调个体对新知识的建构。现代社会建构主义是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的延伸,其中心论点是个体的认知结构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通过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及其自身的认知过程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