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几处重要改动.doc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几处重要改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几处重要改动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几处重要改动 第一,关于数学是什么。这个定义在现行《课程标准(实验稿)》不同,回到原来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恢复了它本质的数学定义,数学还是原来的数学。   第二,在基本理念中原来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提倡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第三,关于教学活动。提出“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这个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解释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点,关于学习方式。原来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修改稿)》中这样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释中提出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接受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从上面的修改来看,经过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是要坚持的。基本理念不会有较大的变化。《课程标准(修改稿)》在基本理念上更辩证,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老师的教学。 第二学段数学教材编排介绍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卢江 (2007.1) ◎ 前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1.课改实验进入第六年,面临总结与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第六年,据说今年(春季)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召开课改总结会。 2.正在对《课标(实验本)》进行修订。 各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本)》正在修订之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得比较早,从2005年5月成立修订组开始修订工作以来,已经1年7个月了。经过反复征求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几经修改,已有了“修改稿”。据说要到召开“课改总结会”时颁布。 3.各版本的实验教材都在准备修订或正在修订之中。 人教版教材修订研究工作已经启动。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意见与建议,召开过多个不同层次的研讨会,国内外教材的比较研究,等等。今年上半年将进入具体修改阶段,一旦《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颁布,将进一步调整准备送审修订后的各册教材。 4.对课改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讨论或争论,获得了一些共识。 2005年以来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讨论甚至争论。例如, (1)据报道,2005年3月,曾有90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尽快修订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2)2005年4月30日出版的《数学通报》,以较大篇幅刊登了《2005年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实录》,主题便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回顾与讨论”,其中不乏数学界(姜伯驹等数学家)对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批评意见。 (3)《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第5期发表郑毓信教授的文章“数学课程改革:何去何从?”他建议:课程改革应“放慢节奏,认真总结,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前进。” (4)《课程 教材 教法》2005年第5期发表了曹培英的文章《关于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的修改意见。 (5)2006年8月,中国教育报发表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教授的文章《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理论之争》,讨论了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基本目标和基本策略等一些理论问题,他的另一篇文章《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则讨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不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问题。 (7)《数学教学》2006年第11期,发表了系列文章,介绍2006年9月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发布的《数学课程焦点》一事。有由华东师大数学系袁震东撰写的文章《我们为什么关注美国“课程焦点”》,有张奠宙教授等写的“编后漫笔”——《我们正在丢弃的,美国却要拾起来》。提出了“在争论中稳步推进数学教育改革”的五点建议。 上述讨论历时一年多,到目前也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共识。(下面会具体谈。) 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的一些信息 (一)信息的来源 1.2006年6月初,收到课标修订组送来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此份“征求意见稿”只有相当于《课标(实验稿)》中的前三部分,即“前言”(现在叫“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内容目标”。 2.《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1日报道:教育部召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研讨会。 2006年9月上旬,在东北师大召开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研讨会”,是在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实验稿)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新情况和新经验,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邀请了数学界的著名专家、中科院院士、北大教授姜伯驹和复旦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