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涡轮增压结构设计开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废气涡轮增压结构设计开题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废气涡轮增压器结构设计 指 导 教 师 院(系、部)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日 期 教务处印制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的目的 通过对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研究和设计,更加深入的了解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这样也就意味着同样一台的发动机在经过增压之后能够产生更大的功率。就拿我们最常见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经过增压之后,动力可以达到2.4L发动机的水平,但是耗油量却比1.8发动机并不高多少,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尾气排放。 二、选题的意义 由于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的迅速成长,汇合科技进步成果,将引领汽车行业新的大发展.在环境保护压力下,当代汽车发动机电子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的发展互相作用,促进了涡轮增压器行业的迅速发展。今天的涡轮增压器行业已经是一个年产值几十亿美元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业,它已经影响、而且必将不断影响我们的生活。 。 三、研究的现状 我国吴仲华先生创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理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采用准三维设计方法设计离心式压气机与径流涡轮已经很普遍。一因全三元流方法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描述叶轮内部流场,利用它对各种损失模型与叶轮内部流场的深人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绩,现已成为涡轮增压器叶轮设计的基本方法。我国近年也开始进行空气动力学计算、三元流场分析、叶轮及叶型设计、强度分析及性能预测等等。就设计方法而言,下一步的发展一是取决于理论上的突破,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增压器工业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正处在“发展中”状态,而西方国家已经达到了“发达”状态。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设计方案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方法、技术路线及论文框架等) 研究内容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祸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研究方法 调研并收集数据 收集参考资料以及相关数据 用CAXA画出草图及装配图反映其整体结构 预期结果 选择发动机型号以及确定相关数据 确定零件的基本尺寸,并对危险截面进行强度校核 画出零件图以及装配图 完善说明说 三、研究进度 第3~4周 毕业实习,了解废气涡轮增压器并写实习报告; 第5~6周:收集资料,收集涡轮、叶轮以及传动轴的基本尺寸; 第7~8周:设计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机和涡轮机以及传动轴; 第9~10周:绘制草图以及说明书安排; 第11~12周:绘制装配图以及编写说明书; 第 13~14周:编写说明书; 第 15~16周:打印说明书和图纸,装订整理; 第 17~18周: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孙军,汽车发动机原理[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1. [2] 过学迅,邓亚东.汽车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 [3] 苏猛,李风平屈振生,张士庆.机械图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10. [4] 宋首信,内燃机增压技术[M].同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3.9. [5] 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 王望予,汽车构造(第四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 陈家瑞,汽车构造(第四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8] 范迪彬,汽车构造[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 于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 刘永长,内燃机原理[M].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1] Stone R.Introduction t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Macmillan Publishers Ltd.,1985. [12] 王应红,郑国璋.废气涡轮增压与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