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浅析
哈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浅析
摘 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在一些问题上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新疆的农村劳动力存在其特殊性,因此在转移过程中相对增添了更多的困难。通过描述新疆哈密地区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对哈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继续进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哈密地区
“十二五”时期,是新疆城乡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时期,是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化的重要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新疆将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对三农存在问题的解决,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这意味着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为城镇居民[1]。在农民转为市民的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本投入,努力缩小由于农民和市民人力资本差异造成的城乡差距。
一、哈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近年来,哈密借着“一主两翼”铁路网线的规划建设及哈罗铁路、哈临铁路等铁路陆续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的交通优势,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以煤炭、煤电、风电、光电等能源产业为主的“四大基地”的迅速崛起以及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哈密地区注入工业发展优势,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大规模的蓄水池。“十一五”期间,哈密地区打造出了一批“特色农业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2]。截至2010年,哈密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9.5%,与全国49.68%的城镇化率相比,高出接近10个百分点。
(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逐年递增
2008年,哈密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4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21.2%。2009年上半年,哈密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81万人,完成了全年计划任务的84.8%,有组织转移2.18万人,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97%。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在转移数量上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劳务收入不断增加
随着哈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有序进行,农牧民的劳务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伊吾县为例,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伊吾县转移劳动力2 268人,劳务创收1 08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为4 762元,与2006年相比增收3 227元。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劳动力转移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提升,同时给农牧民带来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三)相关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完善
1.哈密市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几年哈密市根据各辖区人口规模,重点建设了8个求职登记、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五位一体”的中心乡(镇)人力资源市场,为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劳动保障专职工作人员33人、劳动保障协理员20人,并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
2.巴里坤县劳务输入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巴里坤县通过政府组织提供信息,动员个人,组织企业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在采矿、运输、装卸等领域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构建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劳动环境,截至2009年,巴里坤县已建立奎苏镇阿拉山口装卸公司、大河镇农民运输协会、石人子乡哈密铁路工务段、花园乡和静巴伦台铁矿等16个劳务输入基地。
3.伊吾县政府部门责任体制不断完善。伊吾县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组织的进行,2009年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落实相关事宜。制定了《伊吾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各项指标逐级分解,纳入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同乡镇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呈现多样性
各县(市)紧紧抓住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入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稳定性。
1.培训内容与企业用工需求挂钩。政府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性职能,在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搭建起相互联系的桥梁,通过“订单式”培训,使企业变“招工为招生”,学校变“招生为招工”,动员、组织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城乡青壮年劳动力进入职业学校接受二三年的职业教育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实现了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职业教育与就业的衔接。
2.结合基础设施建设用工进行培训。近几年,哈密地区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度,加强对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抗震安居、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民意愿设置培训项目开展培训。组织开展电工、电焊、汽车驾驶等相应职业的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掌握了就业技能,能够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