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特征及其成因解析.doc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特征及其成因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特征及其成因解析   笔者所在学校居于西北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受地理位置及辖区居民来源的影响,学校的学生主要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与普通的城市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有其特殊性。为了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早日融人和适应本地的普通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一方面以2008-2012年人读学校的1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研究对象,采取宏、微观项目问卷调查,另一方面还对近2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了家访式的抽样调查,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与学界共同探讨。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特征行为习惯在客观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限制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域文化、所处环境的影响和不同文化、陌生环境的制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具有如下特征。   (一)生活行为习惯特征   1.自由散漫,难以约束抽样调查显示,本研究的1000名研究对象中,89.4%的学生(文中所有数据均来源于问卷调查和家访抽样调查,下面不再一一注明)存在散漫、随意、我行我素的行为,对于师长的训诫或充耳不闻、或一笑了之;更有甚者,有18.5% 的学生(多为男生)认为每天被师长训诫为日常必需,大可不必留心。   2.生活自理能力差,衣冠不整笔者调查结果显示,在进入城市3年以下、父母文化程度小学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普遍存在生活难以自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丢三落四、不讲究个人卫生、做事磨蹭、经常迟到、不经常换洗衣服、红领巾佩戴不整齐,个别学生甚至一周不洗脸刷牙。   3.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时间观念淡漠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一个普遍的问题,不仅是上课时间,就连课间休息时亦多流连于操场、角落,不能按时进入教室。另外,有91.2%的调查对象不能科学饮食,不吃早餐及购买垃圾食品,半数以上的学生喜吃零食且偏食。   (二)社会行为习惯特征   1.礼貌不周,有自卑心理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缺失的养成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处繁华的城市中普遍存在陌生、胆怯、多疑的心理特征,在强大的生活落差下形成明显的自卑感。具体表现为遇事畏缩,不敢出头;遇见师长普遍以羞涩和漠然处之,缺乏应有的礼貌,具有自闭心理。   2.不善沟通,导致抱团现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礼仪不周和自信心缺失,以至于产生极大的沟通障碍,再加上语言方面的影响,有68.5% 的学生无法真正融人班集体,多形成以地域或家庭背景为划分依据的一个个内敛的小集团,虽有助于这些学生在自保的心理下增强自信,却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团结。   3.热爱劳动,热爱体育,热爱家人观察结果显示,80% 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热爱劳动、热爱体育,不怕脏、不怕累,受体格和H常环境的限制,对于学校的体育活动表现出十分热情,有强烈的竞技意识。但是,陌生感和安全感使得他们较之许多城市学生更加依恋和热爱家人。   4.对城市又爱又怕,不敢大胆实践探索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存在着一些隐患和被放大的犯罪行为,这些都无形中带给外来孩子巨大的安全隐患,使之在主观上划定出有限的生存空间,从而无法全方位、大范围地了解和探索城市。   (三)学习行为特征   1.学习缺乏主动性70%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学习不感兴趣,缺少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作业抄袭现象严重。   2.课外阅读较少,知识面较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少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善于使用工具书,以至造成知识面窄狭,这不利于他们沟通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不主动求教于老师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性和计划性,因为怯懦、羞涩而不主动求教于老师。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特征的成因分析   (一)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在数千年男耕女织基础上以家庭为核心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一个绵延而持久的以低效粗放农耕为经济基础的、以仁义道德为文化特质的家族自治型社会。经济上的粗放形成了自由、散漫、信天游的生产生活形态,听天由命,缺乏明确的目的目标,习惯于恬静安逸的生活,进取性较弱。仁义忠孝出于道德约束,而非出于内心的必然,其最终功效仅仅为维系家庭的工具。灾祸寇乱下的家族自保形成封闭的姓氏亲亲制,在此基础上的血亲家族又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因此,在人格行为上自然衍生出自私、狭隘、唯亲的自然特征。道教、儒教等本土意识形态的教化、迷信,进一步增强了人与社(土地神)、稷(谷神)实有的亲和力L1j。崇尚自然,崇尚本色,反对过分的人为和修饰,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对个人外在的卫生层面的仪容仪表不注意修饰;另一方面,对内在的审美层面的精神气态也不注重修养,形成整体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