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doc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①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论语·宪问》)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③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注] ①(1)孔子说樊迟是“小人”,这是因为:。(2分)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谈谈儒家对“稼穑”的态度。(4分)  答: 解析:(1)首先,考生要明白这里的“小人”不是现代人所说的“小人”,孔子是说樊迟的志向太小只想学会种庄稼,如果像君子一样有礼有义有信那样百姓就会相信你,工作自然也会有信心,因为老百姓图的就是安居乐业。孔子一方面承认了自己不会种庄稼,另外也有点儿恨铁不成钢,他认为学会种田只能养活几个人,如果能学会做君子再去做官然后善待百姓,能惠及很多人。由此可见,孔子认为问种稻种菜的事是小志向,因为种稻种菜是“小人”(农民、农耕者)所从事的,樊迟应该有更大的志向。 (2)解答时要抓住各个文段中关于“稼穑”的语句。然后再揣摩、归纳儒家对“稼穑”的态度。材料①中孔子因南宫适的话而大赞南宫适,其中就有南宫适认为“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的原因,由此可知儒家重视“稼穑”,对生产劳动的态度是积极而又肯定的;材料②中孔子批评樊迟并不是否定“稼穑”,而是觉得樊迟应该有大的志向;材料③中孟子认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即社会有不同的分工,人们应各司其职。“小人”从事“稼穑”,“君子”宜“为政”,当政者治理好了国家,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1)①樊迟问的是种稻种菜的事;②种稻种菜是“小人”(农民、农耕者)所从事的 (2)①儒家是敬重(重视)稼穑(农业)的,对生产劳动的态度都是积极而又肯定的;②儒家强调社会分工不同,应各司其职,“小人”从事“稼穑”,“君子”宜“为政”;③儒家主张解决问题要先抓主要矛盾,认为治理国家,当务之急不在于当政者参加生产劳动,而在于“好礼”“好义”“好信”,在于德行修养。(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参考译文] ①南宫适向孔子问道:“后羿善于射箭,”孔子不回答。 南宫适出去以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②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回答说:“我不如老农。”又请求学种菜蔬。孔子回答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退了出来。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统治者讲究礼节,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统治者行为正当,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者讲求诚信,那么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话。若能如此,那么四方的百姓都会背负着小儿女来投奔,哪用得着亲自种庄稼呢?” ③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物品要靠各种工匠的劳作才能齐备,如果一定都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①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①,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②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③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上》 [注] ①(ní):(yuè):车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②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孔子认为士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其后两个层次分别是       、       。(2分) (2)三则材料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材料,简要说明你对儒家“信”的理解。(4分) 答: 解析:(1)结合材料②,子贡问怎样才可称之为“士”,根据孔子的回答,“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言必信,行必果,”,可得出答案。 (2)首先表明不矛盾的观点。(根据所学“管仲不合礼却被孔子称为仁者”“‘去食去兵,民无信不立’与‘富民’并不矛盾”分析)再根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