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玉米自交系繁育田瘤黑粉病发生与防治.docVIP

玉米自交系繁育田瘤黑粉病发生与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自交系繁育田瘤黑粉病发生与防治

玉米自交系繁育田瘤黑粉病发生与防治   摘要: 论述了玉米自交系繁育田瘤黑粉病的发生和危害,对玉米自交系瘤黑粉病的病症、病原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流行的特点及传染的途径,提出了对玉米自交系瘤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瘤黑粉病;发病规律;防治      玉米瘤黑粉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危害之大,损失严重。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在我国北方、发生普遍、损失严重,据有关报道此病在我国发生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仍然没有引起育种科研单位和各种子企业的足够重视,在自交系繁育田采取措施不到位,防治效果差,致使所繁育的自交系种子本身带菌,随着种子的流通,病菌也随之扩散蔓延,发病区域不断扩大,导致玉米制种田及大田玉米生产中瘤黑粉病严重危害,影响我国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调查研究玉米自交系繁育田瘤黑粉病的发病规律,分析其发病的原因,探索其有效的防治方法,从源头上进行防治,不仅可以减少病菌远距离传播,而且对解决生产中瘤黑粉病大蔓延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症状表现      瘤黑粉病从幼苗到成株期各个器官都能感病,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秆、叶片、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在表面形成形状大小不规则的菌瘤。由于大多数玉米自交系苗期生长势弱、生长速度缓慢、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差,更容易发病。   1.1苗期症状发病初期在茎部和叶片上先出现不规则的白色块状的斑点,逐渐出现突起的小泡形成菌瘤;部分幼苗在茎基部生菌瘤,茎叶扭曲畸形,植株生长缓慢,株型比正常植株表现矮小,节间距短,叶片丛生,发病较重植株,头部向下弯曲,生长到十叶一心至十二叶一心期表现最为明显,受害重者甚至早期枯死。对于一些抗瘤黑粉病自交系,如综31、素湾1611,轻感瘤黑粉病K12、478等自交系,随着植株的生长在叶片、茎秆等发病部位呈现坏死的干枯斑,但不再扩展。   1.2成株期症状拔节前后,在植株的叶片或茎秆基部上产生菌瘤,一???从叶片基部向上成串密生或呈粗糙的皱褶状,在叶片的基部靠近中脉两侧最多,一般形成冬孢子前就干枯,所以不会产生黑粉;茎秆上形成较大的病瘤,一般生长在各节的基部,是由于腋芽受病菌侵染后病菌扩展、组织增生、突出叶鞘而形成病瘤;雌穗发病时常在果穗顶部或果穗的中上部形成菌瘤,穗部个别籽粒上也可以生成菌瘤,雌穗顶部的菌瘤一般较大,有些突破苞叶外露,发病严重的田间部分植株的雌穗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瘤,整个雌穗不结子粒。菌瘤外表是由一层银白亮膜包裹,有光泽,未成熟的菌瘤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富有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菌瘤逐渐变成灰白色或粉红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色的冬孢子。      2病原及寄主植物      玉米瘤黑粉病菌属于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在显微镜下观察冬孢子球星形或椭圆形,大小5~14um或5~13×5~14um,黄褐色至深褐色。玉米黑粉病菌为异宗配合,担孢子萌发所产生的初生菌丝虽可侵染玉米,但不能生成菌瘤,只有不同交配型的出生菌丝在寄主体内或体外结合成双核菌丝后,才能在寄主体内迅速扩展发育,刺激寄主生瘤并形成冬孢子。常为害玉米叶、秆、雄穗和果穗等部位的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一的病瘤,是玉米上分布最广的主要病害之一。      3 传染途径      3.1土壤传染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其冬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5年,若不进行合理轮作倒茬,连年重茬或迎茬种植冬孢子会在土壤中大量聚积,待玉米幼苗出土时侵染叶鞘,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不断扩展蔓延进行危害植株。   3.2肥料传染采用发病的玉米秸秆喂养牲畜或使用秸秆沤肥,病菌病菌会在粪便中越冬,若没有完全腐熟,会有大量病菌在有机肥中存活,次年施入田间后,待幼苗出土时开始侵染。   3.3种子传染主要是自交系繁育过程中田间若有发病的植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防治,在后期收获时将正常果穗和发病果穗一起进行脱粒,致使全部种子表面带菌,成为下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3.4虫害传染玉米螟、红蜘蛛、蚜虫等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不仅可以降低植株自身抗病菌侵染的能力,而且危害后留下的伤口成为病菌侵入的切入点。   3.5人工作业引起的传染田间农事操作时由于农具带菌,并且在操作过程中难免损伤叶片,撞伤茎部,这些伤口都会成为病菌侵入的切入点。   3.6暴风雨引起的传染尤其是在玉米抽雄后期已经有成熟的菌瘤可散出孢子,在这时若逢暴风雨,孢子会随暴风雨四处飘逸,继续侵染其他正常植株。      4发病条件      冬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34 ℃,最高为36~38 ℃,最低为8~10 ℃,在35 ℃以上担孢子形成较少。担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