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释意理论看和歌翻译策略.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释意理论看和歌翻译策略

用释意理论看和歌翻译策略    [摘 要] 和歌的翻译策略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本文运用西方释意派翻译理论来分析评价《秋の田》这首和歌,探讨日本和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释意理论 和歌 翻译策略 秋の田      日本和歌的汉译始于明朝,其中最早对和歌进行较详细介绍的当推《日本考》。《日本考》卷三共选和歌39首,译文形式很多,最多的是五言四句,其次为四言四句,另外还有七言二句、“七、七、五、五”、“七、七、四、四”和词曲体等。可见当时对和歌尚无定型译法。   近代以来,对和歌的翻译渐次增多,周作人、钱稻孙、丰子恺等人皆进行过和歌翻译的尝试和探索,但是究以采用何种方式为宜迄今仍无定论。上世纪八十年代,《日语学习与研究》上连续发表了李芒、王树藩、罗兴典等同志谈和歌汉译的文章,无论是理论还是译作上都各有独到之处,形成了空前热烈的讨论和歌汉??的局面。   西方释意派理论家认为优秀的译文应在读者中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效果,即等效(equivalence d’effect)。维耐?凯尔归纳出五个层次的对等。   1、译文应传达原文有关语言外事实的信息,凯尔称其为“外延对等”。   2、译文应忠实于风格,达到“语言层次、社会规则、句型的地理外延等”对等。   3、译文应与原文的体裁一致。   4、译文的形式应能够产生与原文同样的美学效果。   5、译文应适合读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许钧,1998::206)。   根据以上的标准,笔者以天智天皇的《秋の田》这首和歌为对象,对和歌的汉译标准开展一些讨论。   一、《秋の田》和作者   和歌原文:秋の田の かりほの庵の 苫をあらみ わか衣手は 露にぬれ   つつ。   歌意:秋の田の?小屋の屋根を葺いてある苫の?み方が粗いので、私の袖は苫屋根のすきまからもれ落ちる夜露にぬれるばかりである。   汉语大意:秋天田野里的茅草屋的屋顶的草帘编的太过粗陋,我的衣袖都被从缝隙中落下的夜露不断的浸湿……(笔者译)   这首歌最先见于《后撰和歌集》(302),随后又被收录于《古今和歌六贴》(1129)、《万叶集》(23)、《古来?体抄》(313)、《近代秀歌集》(42)、《八云御抄》(69)、《心敬私语》(9)、《定家八代抄》(332)、《八代秀歌集》(13)、《歌林良材》(400)等和歌集中。尤其是在藤原定家编纂的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中更是尊为开篇之作。   作者天智天皇(626-671),第38代天皇。即位前称中大兄皇子,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消灭以苏我氏父子为代表的豪族政权,实行“大化改新”:由大和飞鸟迁都近江,整理户籍、统一税收,仿效中国隋唐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学习隋唐的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基础。   从上可见,这首表面上描写农村宁静田园生活的和歌,其后却是隐含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二、《秋の田》的汉译策略   根据释意翻译理论的五个层次的对等的标准,我们在翻译这首和歌的时候,不光要考虑作品背后隐藏的背景、写作动机、思想取向等,还要考虑风格的一致性、体裁格式的对等、相同的美学效果以及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度。   这首歌创作于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的出创阶段,天智天皇为首的改革派刚刚击败贵族统治,国家需要稳定,生产力需要发展,作者明确的认识到,农业是立国之本,于是亲自从事农业生产(也有一种说法,天皇并没有亲自从事农业生产,而是深感农民的辛劳所作)。从风格上看这首歌描写细腻,贴近生活,朴素自然,类似民谣,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的《国风》中的作品。体裁格式上共31个音节,符合短歌五七五七七的形式,无句切,整首歌一气呵成。这首歌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为了发音方便, “かりいほ”(?庵)约音成“かりほ”;同时,“かりほ”也是“刈?”(割下的稻子)的“??”(双关语);使用了“~を~み”的句型,进行轻微的感叹;结尾使用了接续助词“つつ”,表示同一个动作不断发生或者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以“つつ”结尾,带有余韵未了的效果。   在秋天的金黄的田野里,收割水稻的季节即将来临。为了防止野猪等动物以及外人的破坏,农民在田边搭起看守庄稼的茅草庵。但是,那粗陋的棚顶怎能挡住黎明前降下的露水?露水从草庵顶的缝隙中滴下来,衣袖渐渐为露水浸湿……读起这首和歌,不由得让人感受到静寂安宁的秋天田园气息。对于作者来说,或许含有两种想法:一种是对农民辛苦劳作的体谅,一种是脱离了纷扰的政治争斗对安宁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前面一种理解的话,虽然劳动辛苦,要忍受露水霜冻,但是马上就能迎来丰收,可谓苦中有乐;而按照后面一种理解,虽然暂时能享受片刻清闲,却又不能不去面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