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镰形扇头蜱生物学特性及检疫.docVIP

镰形扇头蜱生物学特性及检疫.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镰形扇头蜱生物学特性及检疫

镰形扇头蜱生物学特性及检疫   摘要介绍镰形扇头蜱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等,以指导口岸检疫,防止该蜱及蜱传疾病的入侵和扩散。   关键词镰形扇头蜱;危害;生物学特性;检疫   中图分类号R18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13-02      2005年9月,苏州检验检疫局从来自新加坡的进境集装箱内截获活体有害生物,经鉴定为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 haemaphysaloides),属蜱螨亚纲(Acari)寄螨目(Parasitiformes)硬蜱科(lxodidae)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的医学媒介生物。由于镰形扇头蜱可传播家畜重要病害,且其通过集装箱进行传播扩散的报道较少,具有一定的检疫典型意义,现整理该蜱资料,以供口岸检疫工作者参考。   1分布   镰形扇头蜱是东洋区常见种,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在我国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广西、台湾、湖北、河南、河北、贵州、云南、辽宁、西藏等地[1-2]。   2寄主及危害   镰形扇头蜱是家畜体表重要的吸血寄生虫,主要寄主是水牛,也能寄生于黄牛、猪、山羊、绵羊、驴、犬、野猪、孢、狼、黑熊、野兔、水鹿、云南草兔等动物,有时也侵袭人[1-4]。成蜱寄生部位依动物不同而异,水牛多被寄生于耳壳内缘,也有被寄生于脸部、耳壳外颈部、乳房或阴囊基部,股内侧腹下和尾根等处;黄牛多被寄生于颈部、耳廊、股内侧、腹下;犬多被寄生于头部和耳壳内;山羊和家猪仅在耳壳上发现[1]。镰形扇头蜱不仅吸食家畜的血液,而且是我国水牛巴贝斯虫病的传播者,可使水牛致病和死亡[1-2,5],也是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牛边缘边虫的传播媒介[3,6]。   3生物学特性   镰形扇头蜱属于三宿主蜱,幼虫、若虫和成虫分别更换3个宿主。每年发生1代,以未吸血成蜱在野外越冬。南京地区,该蜱始出现于4月,5月为高峰期,7月下旬消失;贵阳地区,该蜱始出现于3月中旬,4月下旬数量增多,7月下旬消失;福建崇安地区,该蜱出现于3月中旬,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为高峰期,7月中旬消失。雌蜱吸血期6~14 d;饱血雌蜱从脱落到开始产卵,有4~10 d产卵前???;产卵期14~27 d,最初产卵较少,随后逐渐增多,产卵开始后第4~5 d达到高峰,后很快减少,大多数卵在前10 d产出,此后每天只有少量卵产出;卵期25~43 d;在温度25 ℃、相对湿度92%条件下,蜱卵能l00%孵化;幼蜱活力良好;幼蜱吸血期2~5 d;若蜱吸血期2~4 d;自雌蜱吸血至下一代成蜱出现共需72~127 d(平均99.9 d);雌蜱一生共产卵l 252~5 970粒(平均3966粒),吸血后体重和产卵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1,7]。   雄蜱吸血后体态无明显变化,仅虫体增厚,雌蜱吸饱血后体积明显增大,体色从黑褐色变为灰黄色,躯体腹面出现1个白色圆形小点。雌蜱产卵后,躯体逐渐变小,体壁皱缩,呈土黄色,产完卵后,虫体干瘪而死亡。幼蜱孵出时,卵壳侧缘先纵裂,足伸出壳外,然后从卵壳内缓慢爬出。刚孵出的幼蜱,体色微黄而透明,常聚集在卵堆附近静伏不动,经2~3 d体色加深,并排出白色半泞状胎粪,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寻找宿主吸血。饱血幼蜱脱皮时,先从躯体背面前l/3处裂开,然后假头部伸出,虫体向外爬出。若蜱孵出时体色浅黄,经1~2 d体色加深呈深褐色,脱皮过程与幼蜱相似[1]。   雌蜱叮咬后一般不移动其吸血部位,直至吸饱血后才离开宿主。其吸血时间与交配有关,没交配时,吸血缓慢或饱血后不落地,可延长10 d左右,雄蜱吸血1~2 d后,开始寻找雌蜱交配,要多次更换吸血部位,一生可交配2~3次。交配时,雄蜱爬到雌蜱腹下,生殖孔相对[1]。   越冬的未吸血成蜱寿命最长,最长能存活11个月;未吸血幼蜱能存活2~3个月,未吸血若蜱能存活3~4个月;雌蜱产完卵后2~9d (平均4.6d)死亡;雄蜱吸血后能存活1~2个月。未吸血成蜱冬季有很长的蛰伏期,至平均气温回升到15 ℃才开始活动,寻找宿主吸血。幼蜱和若蜱入冬后很快死亡[1]。   巴贝斯虫在镰形扇头蜱体内可进行裂殖生殖,其传病方式是经卵传递。温湿度对蜱的生存及体内蜱传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温度28 ℃、相对湿度80%时,蜱及寄生虫生长良好[8-9]。   4主要形态特征   (1)雌蜱。未吸血雌蜱虫体长宽为2.71~3.68 mm×1.62~2.13 mm(包括假头部),饱血虫体为9.65~12.09 mm×7.18~9.20 mm。须肢粗短,须肢第1节具一大腹距。盾板长略大于宽,后缘圆钝,粗刻点少,略呈纵行排列。生殖孔呈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