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特征高校青年教师竞争力研究综述.docVIP

基于胜任特征高校青年教师竞争力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胜任特征高校青年教师竞争力研究综述

基于胜任特征高校青年教师竞争力研究综述   摘要: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必要系统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要求,科学认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就提升青年教师的竞争力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本文对国内外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进一步开展探索与研究,进而提高青年教师培养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胜任力 竞争力 高校青年教师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以才立,校以才兴。高等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而青年教师是高校人才队伍的“后备军”和“突击队”,是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该说,学科竞争力的根本在于队伍竞争力,学校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青年教师的竞争力。   与国际一流高校相比,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进取心不足。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在出国研修、学科前沿培训、教学方法培训等项目中不够积极;学者之间的团结协作不够;在相互尊重、学术自由基础上的竞争意识不够强烈。二是目的性太强。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中存在缺乏学术追求的现象,在学术研究方面追求的不是本学科跻身国际前沿,而是个人的职称、地位。三是成果不够突出。与国际一流高校相比,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在承担重要科研课题、担任重要学术职务、获得重要学术荣誉、产生深远国际影响的人数较少,在SCI、SSCI、AHCI、EI等核心期刊的国际发表总量不多。四是踏实态度不够。部分青年教师比较浮躁,自我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纪律观念不强,自律、自省、自诫、自勉不够;沉浸于已有的名声、地位,缺乏创新。      二、现有研究成果   1.教师工作的一般特点   布雷德曼(1978)认为,作为劳动,教师的劳动是脑力劳动以及服务性劳动,教学是一种服务性劳动,其一旦被生产出来则被消费,并没有固定的形态。阿伦特(2009)认为,作为脑力劳动,教师劳动的物质化――即将思想表达出来,必须借助手和其他体力技??。因此,脑力劳动的特殊性在于,其在物质化之前有一个看不见的积累和思考的过程,且这一过程的长度相当可观。同时,不同于现代意义的产业工人或者办公室工作人员,大学教师对于自己的劳动控制权较高。此外,因研究内容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内容亦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总的来说,大学教师工作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一般是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二是大学教师劳动成果产出的周期较长。这一点,源于教师劳动中长期的积累。较长且具有差异的周期使教师工作并不适合一般的以年、季度、月为周期的绩效评估,甚至并没有统一的周期,给教师绩效评估带来了很高的难度。三是教师对自身的劳动过程控制程度较高。高校与教师的关系和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有很大不同。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中,员工对企业有严重的附属性,企业对员工有较大的管理权,而高校则不然,高校有时候并不能被称为组织。四是教师工作内容差异性大。管理者(评价者)与教师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常评价者难以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五是教师工作的成果难以量化。   2.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   (1)胜任力理论   大卫?C?麦克利兰(1973)提出,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预测未来工作的成败是不可靠的,智力测验的结果与成功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要用胜任力模型的设计取代智力测验作为预测未来工作绩效的方法。此后,麦克利兰研究小组开发并采用了行为事件访谈法,得出了情报信息官的胜任力。   理查德?博亚特兹(1982)在其《有效管理者:高绩效胜任力模型》中通过将工作要求、组织环境、个人胜任力三个对绩效有影响的因素联系起来,扩展了胜任力模型设计的观点。   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1993)在所著的《工作胜任力:高绩效模型》中提出了胜任力的冰山模型,即胜任力存在于五个领域:知识和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其中,“水面上”的知识与技能相对容易观察与评价,而在“水面下”的其他特征是看不到的,必须有具体的行动才能推测出来。   (2)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埃德加?施恩(1978)提出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指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不会放弃职业中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是个人同工作环境互动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包括自主型、创业型、管理能力型、技术职能型、安全型、稳定型、生活型、服务型八种职业锚。   格林豪斯(2006)从人生不同年龄段的职业生涯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的角度对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即职业准备阶段(0~18岁)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