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窑洞文化与旅游开发.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窑洞文化与旅游开发

摘要: 窑洞不仅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孕育了黄土高原浓重的民俗民情、体现了人地和谐发展观的文化形式;窑洞文化是黄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深度开发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文章结合陕北旅游发展实际,全面分析了旅游开发面临的机遇和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陕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应当抓住陕北红色旅游热这个发展契机,采取依托延安、深挖窑洞文化内涵、将窑洞旅游与其它旅游项目捆绑推出等策略和建议,使窑洞文化旅游成为发展陕北旅游的新亮点。 关 键 词: 窑洞文化;黄土文化;旅游开发;陕北  说起窑洞,人们很容易想到那些在黄土坡下面挖出的那一孔孔拱形深洞。随着经济发展,目前居住窑洞的人越来越少,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然而昔日祖祖辈辈住在窑洞里的新密农民,从窑洞里搬出多年后,突然想到利用这些废弃的窑洞,来开发生态农家乐,这让久居闹市区的城市人,来全方位体验 利用窑洞穴居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人们至今仍保持着的最重要的居住方式,它作为一种载体,传承了千百年来人与环境的协调观,并由此产生出极具特色的民俗民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窑洞文化。窑洞文化和黄土地貌环境的有机结合,则形成了地域特色明显的黄土文化。今天看来,这种窑洞文化不但具有继承性,而且在新形势下还不断创新。当窑洞不再作为单一居住功能利用的时候,它的文化内涵则愈加突而成为黄土高原特有的旅游资源。窑洞是陕北黄土高原黄土丘陵区最具特色的人居建筑,是当地最主要的居住方式。以往人们对窑洞的认识多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生活的载体,如果说老祖先建窑洞是为了御寒避热的生存需要,那么,经过千百年来的生生息息,人们已经赋予窑洞太多的内涵,长期以来,已不满足于将其仅作为居住的场所,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在享受。它展示给今人的是千百年来斯人斯地和谐相处的天地合一之美、乡土气息之美。窑洞居住方式所衍生出的简朴、纯厚、善良、好客和顽强的精神,强烈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是这片黄土地上人们性格的写照。 1  陕北窑洞概况及文化内涵 1. 1  概况 窑洞建筑在陕北存在历史悠久。2004 年在陕北吴堡县发现的两座原始社会龙山文化时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大型史前人类聚落遗址“后寨子峁遗址”证明在4500 年以前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窑洞。窑洞修建形式及选址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经济文化水平的变化,也反映人居环境的改变。现存窑洞因为地形条件、窑洞结构、建筑材料等特点,分为土窑、接口窑及砖石拱窑。土窑可称为第1 代窑洞民居, 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多为此类窑洞,临坡、依沟、沿河修建,修建简单,工程量小,窑内设施简陋,更多的是受到环境的制约,完全是人对环境的简单适应,是人类面对恶劣生态环境的一种无奈选择,是千百年来对先祖穴居生活的延续,是陕北这块贫瘠土地的代名词,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原始窑洞中,无形中孕育并保存着黄土高原文化的原汁原味。接口窑出现于20 世纪70~80 年代前后,傍崖修建,挖掘好土窑后窑口处用木头、石块或砖头箍成拱状,以免窑口坍塌,或在旧窑窑口向外2~3 m 处,用砖块或石头建造(包括窑门和窗) 半截与土窑相接。这类窑洞最深可达10~12 m。砖石砌窑用石头或砖块箍成弧形窑顶,后用黄土覆盖窑顶。此类窑洞一般建在切平后的黄土坡面上或川道中,或是孤立地建在较平坦的地区或川道中,内部为窑洞,外部似平房,称为“内窑外房”。此类窑洞一般深为8 m ,宽3. 3 m 左右,居住时间也可达60~80 年。陕北地区现存最多窑洞是第3 代砖石砌窑及砖石接口窑,这是人们在适应环境并对其进行适度改造以适应人居的结果,此类窑洞不但可更好地防御地质灾害而且更加注重生活环境和质量的提高,讲究门脸和门窗的修饰,窑洞内部装饰已初显豪华讲究,进入窑 洞,现代化气息扑面而至,家具电器摆设应有尽有,洋溢着陕北人民脱贫致富的喜悦,感受到一个欣欣向荣的动感黄土高原,这里正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出现于20 世纪80~90 年代以后的第4 代独立砖石拱窑,除窑洞背面靠山外,其他三面均为人工修筑墙体,因修筑自然地形依赖性弱,多分布于大型沟道、河流阶地及道路沿线。近年因陕北经济水平的增长,在延安、榆林两地还出现了采光、通风功能更好的两层结构的第5 代窑洞。 1. 2 陕北窑洞的文化内涵 1. 2. 1  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窑洞是人们为适应环境和生存所进行的一种创举。因此,在修建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环境的因素,利用其地貌沟谷纵横、梁高坡陡、平地稀少的特点,适应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结合黄土高原巨厚的土资源,创造出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原始穴居的独特建筑,显示出独特的生态观。其环境意识中的因地制宜,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古老哲学理念的精髓。就窑洞本身而言,黄土层具有良好的蓄热、隔热性能,穴居能起到较好的抵御黄河流域寒冬的作用。窑洞村落的修建因势利导,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