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5 发达的古代农业高考真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25 发达的古代农业高考真题

第3步 研习高考真题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20以下 24 17.3%~130 103 74.1%~300 10 7.2%以上 2 1.4%小计 139 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 解析:A对: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来看从土地规模(亩)、户数和户数比例数据比较分析户数比例”最多的家庭拥有的土地亩数较多可知自耕农经济盛行。B错: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拥有较多土地的户数占的比例并不大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错:均田制是政府将掌握的无主土地进行分配材料中的数据无法体现均田制是否遭到D错:材料中的数据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情况。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  )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 解析: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土地兼并作为毒瘤一直都存在而宋代却放任不管。这样的土地政策导致材料阐释的现象。因此B项正确。[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农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畜力和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收益的增加项因果倒置;农B项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也会使地主实力上升有利于土地兼并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D项错误。5.[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唐宋时期江南经(  )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从东汉末年开始受中原地区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原人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因此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故排除;土地集中加剧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联不大故排除B项。[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 解析:宋代中央集权日益强化项与史实不符;“不抑兼并”会造成土地高度集中故C项不正确;B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D项正确。[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