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高阶管理者离职关系之实证研究读书心得报告.ppt

公司治理与高阶管理者离职关系之实证研究读书心得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司治理与高阶管理者离职关系之实证研究读书心得报告

績效、公司治理與高階管理者離職關係之實證研究-讀書心得報告-2 資料來源:李佳玲、葉穎蓉、何晉滄,2005,「績效、公司治理與高階管理者離職關係之實證研究」,中山管理評論, 第13卷第一期,第75-106頁 系所:會資所 碩一甲 姓名:陳雅惠 M98A0205 * 文獻探討與研究假說 一、績效與高階管理者離職 Warner, Watts and Wruck(1988)的研究指出,當公司股票績效表現不佳時,高階管理者的離職更可能發生,此負向關係可能是因董事會或是大股東的監督所致。 Puffer and Weintrop(1991)以財務分析師的預期數字來代替董事會成員對高階管理者(CEO)經營績效的預期,當報導年度的每股盈餘低於預期時,離職就會發生。 * Defond and Park (1999)實證研究發現,相對績效評估(RPE)與CEO離職關係不顯著之因,乃在於產業競爭程度,當產業競爭程度愈高,則公司使用RPE為基礎之會計衡量與CEO離職關係愈顯著。 Abe(1997)也以日本企業長時間的資料探討CEO 離職與績效之關聯,結果發現長期銷售成長不佳之績效對CEO離職之影響不顯著,反而是CEO每一年累積之績效與CEO離職具顯著相關。 * Virany,Tushman,and Romanelli (1992)認為若將高階管理者離職視為是組織瓦解的型態之一,則當高階管理者離職可改變公司內部組織動態時,可導致公司後續績效改善。 Kang and Shivdasani (1995)與Khurana and Nohria (2002)均指出只有在高階管理者非常規性離職且繼任者為外部人士時,高階主管異動之公司其後續績效才會改善。 * 高階管理者持股較高者,離職後仍對公司具有影響力,所以推論高階管理者持股比較低者,高階管理者離職後公司績效改善較顯著。 有效的內控監督為,當公司績效下降時,高階管理者離職的可能性應該會增加。 假使內控機能是有效果的,可知: 1.在不良績效公司,應有較多的主管離職發生 2.主管離職之後,公司績效應該有改善,因會找更好的經理人員來取代。 * 根據第一項觀點,可探討高階管理者離職與公司前期績效之相關性應為負的。 H1:其它條件不變下,高階管理者離職機率與公司前期績效之間呈現負相關。 根據第二項觀點,我們可探討高階管理者離職後,公司績效之變化。 H2:其它條件不變下,高階管理者持股比較低的公司,高階管理者離職後公司績效改善較顯著。 * 二、高階管理者持股比與離職 管理者擁有所有權可能使其與股東利益一致,會努力增加公司價值,但其持有權益越高,卻也使得要將其免職更形困難。這是因為高階管理者持股比率可能影響高階管理者權力,例如:在公司的發展、在公司內的地位、較多的內部董事代表等(Morck et al., 1989)。 * Morck, Shleifer and Vishny(1989)發現高階管理者持股比率越高,其離職機率越低,乃因高階管理者持股比率可能與高階管理者的權力有關,其認為管理者的所有權與在公司的發展、在公司內的地位、較多的內部董事代表等屬性有關。 Denis and Denis(1994)指出在相似績效的兩個群體中,管理者持股比率較高的公司,其高階管理者離職的機率較低。 * Denis, Denis and Sarin (1997)及Dahya,Lonie and Power(1998)的研究則指出,管理者本身持有權益會妨害公司的內部治理,因為當高階管理者持有大量股份,公司績效與高階管理者離職之間的強大關係將不可能存在。 管理者所有權降低內部治理機能的效力,本文預期管理者高度所有權將減低績效與離職之關聯性。 H3:其它條件不變下,高階管理者持股比會減弱離職與前期績效之間的負相關。 * 三、外部的公司治理效力 (一) 董事會組成與公司治理效力 面對代理問題時,董事會是公司內部解決代理問題之重要機制(Fama,1980;Williamson, 1983),獨立性及能力是影響董事會品質之主要因素。 Kesner,Victor and Lamont(1986)認為內部董事乃指董事會成員中,實際參與公司業務之經營並在公司內部擔任行政工作之董事。相反地,外部董事係指非兼任經理人職務之董事。 * Fama(1980)由人力資源市場的角度來看,認為外部董事為了創造及維持其專家之聲譽,他們有誘因做好監督管理當局的工作。 Gilson(1990)指出外部董事的存在可以使董事會更客觀及公正地做決策。 Kaplan Minton(1994)認為公司績效不好與外部董事功能有關,所以建議重要的治理機制應由外部董事執行。 Bhagat et al.(1999)發現個人之外部董事持股比率愈高,則績效差之專業型CEO的離職率較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