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高考历史一轮备考试题《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doc

x高考历史一轮备考试题《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高考历史一轮备考试题《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doc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六)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x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x中国马年生肖金银纪念币各一套(右图为其中一枚)。以动物作为生肖属相并与农历纪年相配现象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解析: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故选D项。 答案:D 2.湖北民歌:“神农上了羊头山,仔细找,仔细看,找到粟籽有一颗,寄在枣树上,忙去开荒田,播种才能成粟谷,后人才有小米饭”。这一歌谣侧面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B.原始手工业的逐步发展 C.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 D.远古先民的农业实践 解析:歌谣生动全面地记述了农耕之始的艰辛,表彰了神农氏的功德,反映了农业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故D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表述与材料不符;B、C两项与歌谣描述内容无关。 答案:D 3.《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土润溽暑(指暑湿之气),大雨时行,烧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 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主张把草堆积起来用火烧成灰用以肥田。水化是在夏日溽暑时将草堆积利用湿度、热度加速草的腐化。材料中所述行为都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不能反映“重视适时耕作”,故A项正确,排除D项;B项不符合实际情况;C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A 4.《前汉·食货志》记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通共、大凡之意)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劳作收成 C.增加从业人口 D.总结除灾经验 解析:解读材???信息,“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即治田勤谨,每亩将增产三斗;反之则减产。可见,中国古代农民已认识到劳动者的耕作态度直接关系到农田产量的高低,故B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写道:“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鸣叫)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句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农业生产劳作的艰辛 解析:诗句“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就形象地表述了当时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诗句描绘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乡村男耕女织的景象图,故正确答案为C项。中国古代自耕农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A项错误;诗中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劳作的艰辛,B、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6.《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下列说法与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一致的是 A.“盘古开天地”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相地而衰征” D.“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判断当时的土地制度为井田制,也就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相符,选择B项。A项为远古传说;C项为春秋管仲变法;D项反映的是封建租佃式经营方式。 答案:B 7.《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一税制改革 A.增加了周王室的赋役收入 B.加速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剥夺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D.以法律手段稳固了井田制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时期“初税亩”的实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反映了废除了西周以来井田制的土地国有,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B项正确。 答案:B 8.《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政府不再监控土地流转 B.农民获得产品的分配权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解析:根据“田里不鬻”,可知西周时在井田制下土地不得买卖。结合材料信息,商鞅变法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