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复件 古典文献学概论.doc

  1. 1、本文档共1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件 古典文献学概论.doc

古典文献学概论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郑玄和朱熹解释“文”为“文章(件)”,“献”为“贤才”。元初史学家马端临作《文献通考》,取“文献”一词作为书名,他在本书自序中说:“凡叙事,则本只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稍后,元代大诗人杨维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指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这门学问开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同时撰写叙录,也就是撰写提要,然后编纂出所有书籍的分类目录,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刘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后人用广义的“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所开创的学问,也就是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统统塞进“校雠学”的大口袋中。于是,校雠学就几乎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别名。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称为文献。构成文献的四要素是:知识内容,信息符号,载体材料,记录方式。   作为二级学科的古文献学,应该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编纂学、典藏学、出土文献学等三级学科。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乃古文献学之下属学科,这是无可争议的。除此之外,古文献学还应包括辨伪学。古文献学以古文献为研究对象,辨别伪书应该是古文献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包括考辨古书书名、著者以及年代真伪等。台湾学者郑良树先生的《古籍辨伪学》是该领域首部通论性著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辨伪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郑著之后,杨昶先生的《辨伪学讲义》成为中国大陆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辨伪学专著。此外,杨绪敏先生的《中国辨伪学史》集辨伪书学史与辨伪说学史于一体,表明了古文献学研究者对辨伪学的关注。根据杨家骆先生的统计,中国历代著述之确曾成书并经著录者至少有25万3千4百35种,今存者仅约10万种。由此可见古籍亡佚数量之多。辑佚学也应成为古文献学的组成部分,并且已经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王玉德先生的《辑佚学稿》虽然只有7万多字,但作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辑佚学的著作,功不可没。曹书杰先生的《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凡37万字,是首部独立刊行的辑佚学论著,内容丰富,研究深入。它的出版,使辑佚学真正摆脱了附庸地位,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于编纂,洪湛侯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新编》将其列为古文献学之组成部分,在第二编“方法编”中专列一章加以论述。他指出:“古典文献之所以能够汇集成书,能够流传至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编纂’。……古典文献的重要体裁,如辞书、类书、诗文总集、丛书、政书、方志、图谱、档案史料等等,无一不是采用编纂方法,类辑数据,编订而成。……历代文献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经验,正有待于我们继承、总结和提高。”又指出:“从理论上说,有书籍就有编纂,就有不同程度的编纂事业;再从书籍形态的构成来考察,编纂活动的产生,必定早于目录、版本、校勘、辨伪和辑佚,因为如果没有编纂家构想、设计,编成图书,哪里会有目录?会有版本?校勘辨伪等整理工作,也就无从附丽,无从着手。因此,编纂在文献整理方法中,应当是最先出现的第一道工序。从它的发展来看,中国的编纂事业,和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恐怕没有人会否认郭伯恭先生的《四库全书纂修考》、《永乐大典纂修考》和黄爱平先生的《〈四库全书〉纂修研究》属于古文献学之著述,试想如果古文献学不含编纂学,那么这3部书归入哪个三级学科呢?同时应该说明的是,中国古代编纂学与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此外,有人主张古代典藏学应当归入图书馆学的范畴。笔者认为,古文献的保存、研究均离不开典藏,典藏学本身也是古文献学的组成部分,再加上目前图书馆学专业教学、研究之内容涉及古代典藏学者越来越少,故古代典藏学者越来越少,故古代典藏学还是作为古文献学的下属学科为宜。出土文献的研究,已经日益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成为国际汉学界的显学。在国家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