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链球菌2012下ppt课件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发烧 咳嗽 铁锈色痰 X光阴影 肺炎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 G+ 成对排列 有荚膜 菌落 脐状 草绿色溶血环 optochin试验+ 感染部位 传播途径 主要致病 防治 疫苗 青霉素G 患者,男,5岁,某日清晨起床困难,体温40℃, 呕吐。2日前嗜睡,伴有肌肉酸痛。初次入院时仅作为感冒病症处理,开了抗呕吐药物。当日下午1点开始出皮疹,脖子僵硬,并对光线敏感。医生立即将其作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疑似病例,注射大量抗生素,并转入ICU(重症监护病房)治疗24个小时,然后转入一般病床观察治疗数日出院。 想一想: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2. 通过何种途径感染? 3. 流脑发病有何特征?如何尽可能降低死亡风险? 临 床 案 例 染色排列? 感染部位? 传播途径? 感染群体? 致病? 防治 ? 脑膜炎球菌 脑膜炎球菌 5岁以内的儿童 少数爆发性 严重: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怕光、狂躁、颈后疼痛、颈项强直等症状,不及时抢救,可以在24小时内死亡。 脑膜炎球菌 G- 成对排列 感染部位 传播途径 感染群体 致病 防治 疫苗 磺胺药 青霉素G 临 床 案 例 患者,男,29岁。尿道脓性分泌物流出,臭伴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红肿。两天前有不洁性生活。检查:G-双球菌(+),白细胞(+++),清洁度Ⅳ度。尿常规报告:白细胞(+),红细胞(+),余阴性。血常规报告正常。无菌棉试子取尿道处分泌物细菌培养:淋病奈瑟菌。化验肝功报告正常。RPR检查为阴性。 想一想: 1. 患者患何种疾病? 2.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3. 怎样预防该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染色 排列 特殊结构? 传播途径? 感染部位? 感染群体? 致病? 检查? 防治 ? 淋 球 菌 淋 球 菌 目前居性病之首 人类是淋球菌的 唯一天然宿主。 G- 双球菌 有荚膜 有菌毛 抵 抗 力 对热:55℃ 5min即灭活 冷: 干燥:在干燥环境中1~2h死亡 消毒剂 敏感 在湿润的毛巾、浴巾和马桶垫上室温活24-48h 主要通过性交直接传染,其它间接、垂直。 红肿、充血、糜烂、流脓等。 尿频、尿急、尿痛、烧灼感等, 成人急慢性泌尿生殖道 急慢性淋病 结膜 侵犯柱状上皮细胞 幼儿淋菌性阴道炎 儿童淋病 结膜炎 查:涂片染色镜检 找到淋球菌 PCR 免疫荧光 防:洁身自爱, 婴儿出生时,立即以1%硝酸银 治:耐药性 及时足量规范彻底治愈 淋 球 菌 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淋病居首位; G-双球菌 有菌毛荚膜; 抵抗力弱:在温湿的环境能活1-2天;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为主 主要致病:成人慢性淋病和急性淋病 儿童淋病和结膜炎 诊断:涂片染色镜检G-双球菌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 治疗: 耐药 Thank you! * * 第二节 链 球 菌 属 病化 原脓 G+: 葡萄球菌、链球菌、 性性 肺炎球菌 球球 G-: 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菌菌 1994年,发现了比艾滋病毒更可怕的“食人肉菌”━A群链球菌,该菌能产生强烈毒素,以2.5cm/h的速度吞噬人的肌肉,可在24h内置人于死地。 ━━━━━━━━━━━━━━━━━━━━━━━ 分类 溶血环 致病性━━━━━━━━━━━━━━━━━━━━━━━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2mm草绿色溶血环 条件致病菌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4mm无色溶血环 致病菌 ━━━━━━━━━━━━━━━━━━━━━━━ 丙型溶血性链球菌 无溶血环 非致病菌━━━━━━━━━━━━━━━━━━━━━━━ 根据溶血作用: α溶血、β溶血、γ 溶血 据抗原分类 C多糖抗原:细胞壁 A-H,K-V20个群 对人致病的是A群,乙型溶血 A 群 链 球 菌 (一)生物学性状 G+球菌, 链状排列, 培养初期 有荚膜。 1.形态与染色: 2.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需加血清等, 液体培基絮状沉淀,血琼脂固体灰白色菌落 一、生物学性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