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鹤庆县经济变化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理州鹤庆县经济变化调查报告

学院 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姓名 *** 学号 ************ 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经济变化调查报告 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占地面积395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和峡谷区面积占89.7%。县城海拔2196米,年均气温13.5℃,年降雨量959.5毫米。县城云鹤镇居鹤庆坝中偏西,距省会昆明市476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6千米,距丽江市39千米、丽江机场12千米(丽江机场就在鹤庆县境内)。   全县辖辛屯镇、草海镇、云鹤镇、松贵镇、西邑镇、黄坪镇、金墩乡、六合彝族乡,龙开口镇等九个乡镇。共同居住着汉族、白族及彝、傈僳、苗、回等民族。2007年,全县总人口271309人,其中白族158081人,占总人口的58.27%。   县境内峰峦起伏、山体连绵,形成有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两端有两个狭长的小盆地:南端的黄坪坝,属低热河谷区,海拔1300米至1700米。县内水系主要为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等。   鹤庆县属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为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因而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鹤庆坝子是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螺峰野色、镜台雪石、天池夜月等鹤阳八大景观,以及神奇壮观的青玄洞、歌乐洞、么龙洞、天华洞等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鹤庆山川秀美,龙潭众多,资茶马古道源丰富,被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鹤庆文化传播较早,是上的文化重镇。历史悠久的鹤庆乾酒、火腿、猪肝胙等腊味品独具风味;马厂当归久负盛名。“小锤敲过一千年”,人人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新华村,具有加工金、银、铜首饰与器皿的传统手工工艺,产品玲珑精美,深受欢迎。是集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省级民族旅游村,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并成为著名的金、银、铜民族手工艺品集散地和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 近年来,鹤庆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鹤庆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克难奋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06年经济 2006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2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一产增加值37694万元,增长5%;二产增加值46356万元,增长22.8%;三产增加值35950万元,增长7.7%。“十一五”开局呈现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综合效益不断上升。坚持把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克服市场和产业政策中的不利因素,狠抓了企业挖潜增效和技改提效。积极创造优质环境,成功 引进了新的工业发展项目。全县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42.84%。规模以上14户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5545万元,同比增长18.41%;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54493万元,同比增长80.88%,规模以下工业增长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全年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4.21万亩,粮食总产10.54万吨,同比增长7.24%。农业产业化增收明显。桑园种植面积达6.77万亩,养蚕42670张,生产鲜茧1841吨,桑农收入3782.24万元;甘蔗种植面积达3.87万亩,工业入榨量11.1万吨,蔗农收入2417万元;种植烤烟1.8万亩,收购烤烟5万担,烟农收入2797.6万元。蚕桑、甘蔗、烤烟三大农业骨干产业农民收入8996.84万元,比上年增收891.44万元。生猪出栏33.55万头,畜牧业总产值31449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4.78%。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有序实施。投入3498.26万元,全面超额完成了9个千村扶贫开发村到户“8有”项目,完成了行政村、自然村“6有”项目。投资536.43万元,严格按照“七个好”的标准,完成新生邑小康示范村建设。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个,协议资金199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9632万元。上年结转项目5个,到位资金24550万元,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4182万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100万元。以扩大招商引资为契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全县个体工商户5019户,从业人员5849人;私营企业72户,非公经济从业人员3758人。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