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好一部电视剧电影.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一部电视剧电影

好一部电视剧电影 ——评《孔子》 毋庸置疑,电视剧与电影的拍摄手法是不同的,电视剧可以为导演提供一个比较长的缓冲期来铺叙情节,但电影不同,在一两个小时的期间里,导演必须选择最佳的时间点来表示整个影片的全部精神,同时还要保证情节的连续性、紧凑性,避免观众在连续观影时产生疲倦感。但《孔子》无疑是电影中的奇葩,让我极度怀疑编剧讲故事的能力,开篇便在出场人物上面用文字注释姓名,这样无疑标示着导演镜头控制力的缺乏,以及对观众智商的藐视,让我有一种揪住胡导衣领向她大吼“你确定不是在拍电视剧”的冲动。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已经完全明白,丫的,这就是一部短篇电视剧,不要以为披上电影的马甲我就不认识你。拖沓而支离破碎的情节、不见高潮的设置、文白穿插的搞笑语言,可以让除了长期失眠人士之外的任何人很快进入梦乡,建议人手一张蓝光DVD,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良品。 好吧,我也不纠结这“电影”的成分问题,毕竟人家拍的是孔老夫子,一点尊重还是要给的,但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本来传记电影就不好拍,孔子这种文化人的传记电影就难拍,你见过西方有几位导演敢去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电影本身是一种大众通俗产业,除了少数艺术电影,一般电影的受众都很广,尤其是商业片,更以赚钱为第一目的。而这部电影(好吧,我勉强给他一个电影的称呼),一个孔子的片名就奠定了其拍摄路途的艰辛,孔子是什么人啊,虽然他生前从没承认过,但后世给他的定义都是圣人,而《论语》更是一部原典一般的著作。但矛盾的是,虽然他的知名度很大,但真正了解这些东西的人却很少,除了高中教材里收录的那些《论语》里的原话,读过整本书的人只怕少之又少了。那些生涩的文言若全加入台词,只怕大部分观影者会立马要求退票;可若把这些文言都翻译成白话,莫说对不起孔子之名,只怕编剧的实力也是及不上的,文言的歧义性很强,几千年来很多东西被解释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弄得人们自己也不知道本意在哪里,因此我们最后看到的语言就是这种半白话、半文言,文不文、白不白的样子,以至于很多对白有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如舌战公山狃最后那句“给个话”差点没把我笑岔了。继续回说这部电影的分类上来,我想虽然孔子的思想曾经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被批判过,但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无疑是作为正统思想处于统治地位,“主旋律”片的名头还是可以给一个它的。 台词、剧情怎么的我也不过分探讨了,导演说了,这是一部正史片,那我就来看看,他历史不历史吧。但先秦的历史很难把握,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都是成书于汉代,离孔子也有几百年的时间了,而《左传》之类主要以记叙历史大事件为主,而且有不少夸张成分在里面,因此我们也不对一些历史细节进行挑刺了。可这部影片比较特殊,既然说孔子,那么他的一些思想必定要涉及,而以我粗浅的了解,有一些地方是有问题的。 首先,孔子在影片中提到过大同的理想,他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话出自《礼记》,书上确实也说这是孔子所说,但问题是,这还只是一部分,前面还有半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加上这才是孔子所说的大同,而这后一句只是这前一句的结果,前一句才是前提。那我们来看看,何谓大同?就是大道实行的年代,而那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天下为公”我想这就是大同的第一个前提了,也是与下面的小康“天下为私”相对而言的,可编剧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的遗忘了这句话,而孔子对鲁定公说大同不是一种讽刺吗。 其次,可能编剧们知道孔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想表现孔子对活人殉葬制度的极度愤恨,顺便也批判一下万恶的旧社会,歌颂圣人的仁爱精神。但这一幕是严重史实不和的,那是的鲁国已经没有活人祭祀的制度了,所以孔子才会说“俑”,当然,谁说正史片就一定要像历史考古那样严谨,适当的虚构也是无话可说的,只是确实有些误导观众之嫌。 再次,颜回的死是剧中改动最大的地方,历史上的颜回应该是病死的,但编剧大人们为了让这位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死得有价值一点,竟然安排出一场下水救书被淹死的戏来,我再也不怀疑编剧的想象力了,如此卓越的创意不拍一部《阿凡达》简直是浪费啊,让你来编写孔子,还真是屈才了。可颜回是什么人,他是复圣啊,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论语》中有段很有名的记载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一般不随便说人贤,而他却用两个贤哉回也,来赞扬颜回,可见他有多么喜爱这个学生。而这一个乐字也点出了颜回的特点,安贫乐道,超凡脱俗的精神贵族。我实在无法承认那个一脸忧郁的任泉小帅哥是那位不改其乐的颜渊,而且《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少年白头的形象吧,任泉小帅哥确实有些娃娃脸了。 最后,也是我个人认为,这部戏最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