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守土有责__用心耕耘(人民满意公务员巡回演讲稿)
守土有责 用心耕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很荣幸参加这次新录公务员培训活动,我也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首先,在座的各位能够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努力拼搏,顺利地考录到公务员队伍中来,我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向大家作一个自我介绍。我叫李建国,199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宁津县柴胡店镇党委书记。我们柴胡店镇6.3万人,10万亩耕地,132个自然村。工作了21年,辗转五个乡镇未离开过基层。从蔬菜技术员、管理区办事员、团委书记、管理区区长、管理区书记、党委委员、副书记、镇长,2009年任党委书记至今。
今天,按市人社局安排,让我作人民满意公务员先进事迹报告,说实在的,在座的各位论学历都比我高、论知识都比我渊博,论思想都比我解放,论理念都比我先进,我谈不上作报告。我自我感觉有一点是大家永远赶不上我的——工龄,有一点是暂时赶不上我的——经验。下面,把我多年来从事基层工作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敬业,成就一项富民产业
现在我就职的柴胡店镇,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曾经在此奋斗过17年,也见证了柴胡店镇蔬菜产业的整个发展历程。有一件事是我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那是1993年,当时,我是孟集乡的蔬菜技术员,乡政府通过组织乡、村干部、有种植意愿的群众到寿光参观、出台优惠政策等种种措施号召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当年有15个村发展了176个大棚。大棚建起来了,但是群众还是三无,无种植技术、无管理经验、无市场。我和乡政府聘任的技术员王光启两人基本上是两头不见太阳,早上太阳未出就进村入棚了,晚上太阳落山了,检查群众是否把大棚毡子盖严实了再回乡政府,每天骑自行车40公里,要钻176次大棚实地指导、手把手地教。棚内温度40多度,棚外零下十六、七度,温差近60度。初入冬,外面的寒风打在脸上,似如刀割,大棚内的小苗像春天萌动的野草,一天一个样,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群众还在梦想收获的喜悦时,大棚最致命的天气——连阴天出现了,当中还夹杂着雨雪。从11月17日开始,群众们一天一天地数,一天天地盼晴天,干部们逐个大棚逐个大棚地安慰菜农,我和王技术员逐个大棚地记录地温、室温等数据。盼到第27天的时候,也就是12月14日,天终于放晴了。我和王技术员逐棚检查,看菜农是否按要求隔一毡拉一毡,防止作物曝晒失水打蔫。当我们两人来到第57个大棚时,听到棚内有人嚎啕大哭。钻进棚一看,毡子全拉开了,黄瓜叶片打蔫了。这个大棚是方庄村孟广明家的,他家建了2个大棚,花去了他家结婚十多年以来的所有积蓄,还借了亲戚8000元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两个大棚上了。我和王技术员查看了棚内所有植株,发现还未达到死秧的程度。于是,我们两人一边劝说他,帮他树立信心,一边指导他如何补救。从那天以后,我们两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去他家大棚看一看,直到恢复正常。孟广明卖的第一车黄瓜是1994年1月5日,当天下午,他妻子跑遍所有大棚找我们俩,要我们晚上一定要到他家吃一顿纯肉丸的饺子。当时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孟广明笑了。这也是我这辈子吃的最难忘的饺子。就是那年,一共连阴45天,中间只有2天的晴天,黄瓜产量受到了影响,但是价格高,菜农们没有减少收入。我们柴胡店镇的176个冬暖式大棚没有一个受到损失。种植蔬菜让菜农饱受了艰辛,更让他们收获了喜悦。蔬菜技术员这个岗位,让我付出了很多心血,更重要的是让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现在的柴胡店镇已是全市的蔬菜生产明星乡镇,既有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更有标准化的示范园区,既有农业部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又有带领菜农共同致富的合作经济组织,既有过硬的品质,又有知名的品牌。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柴胡店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奉献,抗击一次百年洪灾
今年7月30晚的大雨,我镇于庄、魏庄和王庄三个村农田被淹,魏家干沟水位骤增,出现漫堤险情。我和镇长带领全镇机关干部每人负责一村,和村里的老百姓一样都赤着脚上阵,装土袋挡堤坝,确保了堤坝安全,防止了洪水进村。屋漏偏逢连阴雨。8月5日凌晨206毫米百年不遇的强暴风雨突袭我镇,电闪雷鸣,雨如瓢泼,一刹那间,村庄停电了,房屋被淹了,公路冲断了,加上宁乐新河承担上游行洪任务,出现了河水倒灌现象,我镇10多个村庄进水,老百姓惊魂失魄、不知所措。凌晨两点钟,我选择去了灾情最严重的于庄村。我镇的120名机关干部在凌晨两点半也全部到全镇132个村进行指导救灾。当我们进村和村干部碰头后,找来铜锣、小喇叭逐户逐户地动员,并组织车辆向东崔市场转移群众。当时,我两只手拿了三样东西,一是手电筒,两三点钟看不清楚障碍物;二是手机,因为水深已达1.5米左右,裤兜已经完全浸在水中,还要向县领导及时汇报现场灾情;三是小喇叭,需要不停地向群众做动员。大约四点多钟,传来消息说该村村民王立新被洪水困在自家的土坯房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得知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