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主义研究
一、完美主义研究的发展
在心理学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这个词,从对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以来,很多学者对完美主义都下了定义,但是在咨询界或心理学上,“完美主义”却一直没有得到大家认可的、正式一致的定义。
国外对“完美主义”的研究,溯推其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Freud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提及的“超我”——驱动个体不顾一切地追求成就目标的满足,Freud认为,超我遵循的原则就是完美主义。在对神经症患者的研究中,Freud将完美主义视为强迫性神经症的常见症状。
Horney(1950)也把完美主义视为神经症之一,将其与友爱、权利、赞许、成就和社会认可等并列为潜意识的驱动力量。
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他对“追求卓越”的诠释是积极意义的“完美主义”研究的开端。Adler人生的主导动机就是追求卓越,即人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不断地、更好地适应其所在的生存环境,而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就是追求完美(striving for perfection)。一方面它可能激励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促使人格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会使人专注于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节”,成为一个缺乏社会兴趣,妄自菲薄的人。根据追求完美的动机取向的不同,Adler将个体的生活方式分为四种:统治型、获得型、回避型和社会型,他认为,只有“社会型”是代表着个体追求完美的动机导向有益于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而其他三种生活方式意味着个体心理的失调。Adler认为在人类众多的动机中,追求完美是最纯净和最本质的动机,但是他也认为,个体追求完美必须以社会兴趣为目的,否则将导致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自Adler以来,各种有关完美主义的理论观点不断涌现,但其后的心理学家大多用“完美主义”一词描述一类负面的心理现象,许多学者认为完美主义与诸多心理问题、不良的身体健康有关。
Horney用“完美主义”表示神经症者的一个亚型,并指出,完美主义者是一类力求完成“应该”做的事,尽职尽责,礼貌客套,表面诚实的人,他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非现实的,固化了的自我形象,按照这个理想化了的自我形象生活。当生活中遇到不幸或发现自己并不是完美无缺时,完美主义者将面临心理上的巨大失衡,甚至导致心理崩溃。
Horney将过分的井然有序和一丝不苟的行为视为完美主义,他认为,寻求卓越的最高境界的需要只是完美主义的表层意义,其深层意义在于精神体验层面,后者对个体尤为重要对个体而言,完美主义不仅是一种获得优越感的手段,也是一种控制生活的方法。Horney和Adler的理论观点为以后的完美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完美主义的定义
完美主义在心理学上或咨询界一直没有得到正式统一的定义,至今仍没有一个概念结构能为学术界广泛接受。为了探究“完美主义”的可能根源以及“完美主义”所带来的相关现象和问题,首先必须对“完美主义”的概念加以了解和界定。下面以“完美主义”的研究发展为主要脉络线索,介绍研究者对“完美主义”认识的不断演变及其领域的研究现状。
从要求标准这个层面来定义完美主义,是一直以来研究的焦点。在《心理与心理分析综合字典》(A 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analytical terms,1958)中,完美主义被定义为要求自己或他人有超出环境要求的高水准表现之习惯。
Hollender(1965)强调,完美主义指的是个人表现或企图表现出来的样子,而不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观感或是试着看待自己的态度。
Burns(1980)指出,完美主义是一种“认知网络”,包括期待、对事件的解释、自我评价、对他人的评价。完美主义者把目标定得过高,同时又过度地要求自己去追求这种遥不可及的目标。
Pacht(1984)指出,完美主义者倾向于采用“全或无”的思维方式,只能看到两个极端而看不到中间地带,要么是成功,要么是失败。
Halgin(1989)为完美主义者下的定义是,为实现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受到自我不良激励(ego-dystonic)和强迫性内驱力折磨的个体,他们称这些完美主义者为“永不满足的完美主义”。
Frost(1990)等人认为完美主义是“力求高标准地完成任务并伴随批判性自我评估倾向的人格特质”,这种过高标准与恐惧失败相联系,恐惧导致回避行为,而回避行为意味着一个人必须不断处于警戒和防御中,以避开他所恐惧的事物,因而出现了完美主义的行为成分,如仔细检查、反复考虑、拖延等。
《张氏心理学辞典》(1992)中认为,完美主义指的是在工作表现上对己或对人所要求的一种态度。持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都要求达到毫无缺点的地步,因而难免只按理想的工作标准苛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度公共营养师二级专业技能考试题库.doc
- 《初中女生的青春期教育》专题ppt课件.pptx VIP
- 2024时事政治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亚磷酸三甲酯(三甲氧基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docx VIP
-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采购、安装工程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组织方案可编辑.doc VIP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培训(共162张课件).pptx VIP
- 气道危重试题及答案.docx
- 大国兵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docx
- 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第3版)全套PPT课件.pptx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