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御_制_台_省_箴
《御 制 台 省 箴》碑 文 考 议
中国国家博物馆 李正华
在故宫午门外,东西朝房廊下各矗立着一座康熙庚辰(三十九年)(1700年)满、汉文《御制台省箴》石碑。初始放置清朝吏科直房廊下,即东朝房北头之首(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1952年,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在东朝房举办《中国历史展览》,参观路线由南往北,石碑放置处正好是出口,影响观众参观路线。因此,石碑往南移至东朝房南数第五间廊下,即清朝礼科直房。满文石碑与此相对应,移至西朝房南数第五间廊下,即清朝工科直房。石碑迄今已有306年的历史,笔者对此进行考证,略介绍如下:
一、碑文内容
石碑青石质。碑首高85厘米,宽87厘米,二龙戏珠浮于卷云之上,珠下正中是篆书首额“御制台省箴”。碑身高1.80米,宽98厘米。碑座高80厘米,宽118厘米。碑厚32厘米。碑文5行26字,2行27字,1行16字,共8行,全文200字。
《御制台省箴》全文为:(图一)
台省之设,言责斯专。寄以耳目,宁取具员。通明无滞,公正无偏。党援/宜化,畛域宜捐。洞达政体,斯曰能贤。古昔诤臣,风规凛然。 訏谟谠论,/垂光简编。朕每览绎,如鉴在悬。居是官者, 表里方直。精白乃心,克广/其识。国计民生,臧否黜陟。凡所敷陈, 敬将悃愊 。风霜之任,以惩奸慝。搏/击之威,以儆贪墨。毋摭细务,苟塞言职。毋纷成宪,妄逞胸臆。书思入告,/当宁对扬。沽名匪正,营私孔伤。或藏嫌怨,谬为雌黄。受人指嘱,尤为/不臧。形诸奏牍,有玷皂囊。职司献替,亟宜审详。敬尔在公,风纪岩廊。/词箴用勖,诞告联常。 康熙庚辰,御制并书。
二、译文
御制台省箴
六科给事中的设置,就是专门负责言论的。充当皇帝的耳目,监视百官的行为。让皇帝对下面的情况通晓清楚,没有停滞,这样就公正不片面。结党营私的情况应该把它消除掉,每个人的势力范围应该除去。要深入实行政治体制,这样就可以说是贤臣。古代以直言劝告的言官都是风气正直,法度严厉的,他们伟大的谋略、正直的言论及事迹,都名垂青史。我每次看到这些情况,就好像悬着一面镜子一样。作为官员,要表里如一,心地纯洁清白,学识广博宏大。对于国计民生,是称赞还是批评,对于官员的罢免或提升,写奏章陈述时,都要诚心诚意。对于那些奸臣,坏人坏事,就要像对待风霜一样。打击他们的威风,要狠狠打击贪官污吏,不要留情面。要抓大事,不要用细小的事情来敷衍,搪塞你的职务。不要扰乱法令,随心所欲,不要主观想象和揣测。向皇帝上奏章时,把深思熟虑的意见全面告之皇帝,向皇帝进言时,不要沽名钓誉,这不是正派行为。 结党营私是更坏的行为,怀有仇恨之心的人,随便乱说陷害别人,或者受别人指使,罪过更为严重。把这些不好的东西写进奏章,就玷污了装奏章的口袋。言官的职责就是献可替否,向皇帝贡献真实可信的意见。上奏时,应特别谨慎小心。你们慎重且要公正,在朝廷要遵守法度、纲纪。
用箴言来勉励,告诉子孙万代长久地绵延下去。
康熙庚辰(三十九年)(1700年)亲自撰文并书写。
三、碑文考析
《御制台省箴》见于《清实录六?圣祖仁皇帝?实录三》康熙三十九年至六十一年,卷一九七至卷三○○。记载“康熙三十九年夏四月辛未颁御制台省箴以儆言事诸臣箴”。①
“台省”原于汉代尚书,清朝沿用。这里借指清朝枢密机关。注释中已叙述,这里不再赘述。笔者研读史籍,进行考证。认为“台省”在碑文中专指“六科给事中”而言,不是指一般官署。
《清史稿·志九十·职官二》载:“初沿明制,六科自为一署。”
那么,清朝六科的设置要追溯到明代。据《明史·六志·职官三》记载,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一人,副七品。给事中,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并列副七品。万历九年裁去兵科五人,户、刑二科各四人。万历十一年,又设户、兵、刑三科各二人,礼科一人。“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暑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 分类抄出,参暑付部,驳正其违误。吏科,凡吏部引选,则掌科即都给事中,以掌本科印,故名,六科同,同至御前请旨。外官领文凭,皆先赴科画字。内外官考察自陈后,则与各科具奏。拾遗纠其不职者。”②
经过查考,笔者认为,六科官员是皇帝的耳目,主管法度、准则并规劝皇帝使之改正错误,弥补缺失,考核、考察六部官员的事宜。凡是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宣布后执行,大事斟酌后再向皇帝进言,小事签署颁布,有不妥的文告退回斟酌,封闭好再向皇帝上书。凡是中央和地方官员进献的奏章,分条陈述,分种类抄写出来,交给六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