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柯裕]穿行在写作密林中
[柯裕]穿行在写作密林中
柯裕?必威体育精装版散文集《浮生草》,一如书名,写的是浮生百态,人情惘惘。她穿行于再寻常不过的人世场景,化身为一个幽静敏锐的旁观者,将细细的品察,写成了美好细碎的浮想。然,又不仅于此,《浮生草》有泰半篇章写的是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思辨与顿悟,写这部分的时候,柯裕?的笔触明显变了,收敛起悠柔闲淡的情思,变得严谨,甚至有些肃穆了。
写他者的时候,柯裕?娓娓道来,像铺了一条清幽的小径,乍看通直坦率,实际上,却藏着意在言外的寓意。谈论读书写作的时候,则像是把自己和读者都引到深山里似的,在迂回的山路中,屏除俗世纷扰,透彻地思虑着缠绕不休的命题。那么,在正文与正文之间偶现的插画和短句,就是迷人的岔路了,它们是一组组独立的诗意的呢喃,蛊惑着读者。
作为对比参照而折射出来的“自身再发现”
书中收纳的文章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意图,体裁有别,文长亦有所区隔。写日常的篇幅短些,约莫一千字,关于读书写作二三事的篇幅就长些,约略两千字上下。在编辑上,并未不假思索地将同性质的文章纳编在一块儿,而是让两种文体交替出现,时而轻盈时而沉着,避免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倾斜。全书的编排、文章先后次序全交由出版社编辑处理,柯裕?唯一更动的,是书末《写作的理由》、《写作与言说的零度寂寥》、《在密林中》这三篇,三篇文章读来一气呵成,像是一种凛然的自我宣称,回答了她为什么要写作这件事情。
现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的柯裕?,作为一位置身学院里的写作者,除了生产学术论文,还热衷于写作,迄今出版过《青春无法归类》、《恍惚的慢板》、《甜美的刹那》、《浮生草》等散文集,以及短篇小说集《冰箱》。
“写作会被质疑:你为什么要写这些跟你的工作或专业没有关系的文章?是不是在浪费时间,致使‘产能’不够?这么多年来,我不断地回答这种质疑,倒不如把这些问题处理好,算是给我自己的回答,因为我不期待真正质疑的人会懂。”她郑重地再一次厘清。
柯裕?从研究所时期开始写散文,当时写的多是日常琐事。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深造时,体验了文??差异,发现自己陷入某个无法被命名的夹层,而“陌生的异国作为对比参照而折射出来的‘自身再发现’”,解释了她为何突然涌现想要写点什么的念头。即便这些年身处学院,过着状似平稳的日子,她仍持续经受着制度的压力,于是,写作就更被体内翻腾的欲望驱动着,成为一种不得不的作为了。
她最早期待的状态是,学院研究和写作能够分开,确实有一段时间,她也尝试将两者切割得很清楚,可是后来发现其实殊途同归。她用写作的创意与灵敏去滋养学术研究,用做研究的清晰逻辑去调理散文,让这些特质在不同文体上显现,“其实论文跟其它的创作恐怕是一样的,只是采取不同的文类在解决不同的问题而已。”
反身性的写作
关于写作和读书的篇章,是源自当初在《文讯》杂志开设的一个专栏,“我之所以会给自己这个题目,可能这是我反复跳针的问题、反复撞到的墙,或者说我每次在写作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自己很明确地知道有这个问题。”正因为这个主题(或者说是难题)已经在她脑中搬演过无数回,并且一再推敲可能的迷途与盲点,于是,下笔时,那些想法和词句便自然而然涌现。
这个专栏陆续写了几年,一开始设定的写作方向多是对于文学理论的诠释,但又不是学院式的论述,而像是反思性的散文。在进入学院任教前,柯裕?就开始写作了,当讨论这些文学理论时,很容易便扣连到个人的写作经验。她的命题慢慢转向,从循着文本的思路,折射出去,到回望自身,清理自己思索辩证的课题,实践着一种具有反身性的写作策略。
经此反思,这些难题终能获得解决吗?“不会。”柯裕?灿烂地笑了,仿佛她早就看清、看开,知道书写的有限,“但是,单单是指认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就已经是很大的解决了。”她要指认的,是写作作为一种自我宣泄的经验,究竟意味着什么。“至于答案在哪里,我觉得不是哪一个写作者能够处理的,因为这是语言的问题。”
多数写作者,也许面临同样的瓶颈,但并不会如此煞有介事地将这些条列下来,通过写作指认写作自身存在的难题。“我觉得这是训练,你在学院里被训练、被告知,学习到这样一个分析的角度;或者说,其实我觉得有必要跳出来检视自己。当然永远都会有盲点,既然我学到这样一个反省的方法,总是应该来检视自己。”
“一般而言,读书写作等事是文人的前台表演,而生活琐事则为后台微不足观的背景。但我怎么看都觉得,写日常琐事的那些其实是生活的表层文字,它们工整而冷静;有关读书写作的这些则非常热切,是里层文字。”柯裕?在《浮生草》的序言中写道。那些,这些,似乎距离就拉出来了,读书写作是比较靠近自我的,是搂在怀里揣在心眼上的,执拗地,不肯放下的“这些”。
“我以为我不轻易将心剜出,写的当下我一点也不担忧,如今凑在一起看,就有一览无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