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可忽视“社会缺失”
不可忽视“社会缺失”
科普专刊从综合性日报上隐退
前不久在一次科技发明推广会上,碰到多年不见的朋友老薛,他现在从事膜材研制开发,市场需求正旺。说起这一行当,老薛多次提到受益于当年劳动报上刊登的一篇科普文章。那是在1990年,劳动报“知识宫”专刊曾刊发的《薄膜建筑话古今》一文,老薛阅后,对这一继砖、石、混凝土、钢和木材之后的“第六种建筑材料”很感兴趣。于是从好奇到关注,再到研究,后来筹款建立企业。十多年来,他所专注的新兴膜材事业飞速发展。就在我们交谈时,由于南方洪水灾害,要求订货和催货的电话不断。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媒体科普宣传最红火的年代。在上海,且不说上海电视台的一档家喻户晓的“科技之窗”节目,仅就报纸而言,当时上海四大综合性日报,尽管报纸版面仅为4~8个版,但科普专刊仍然占了一席之地。这些专刊各具特色,每周一期,如解放日报有“科学天地”,文汇报有“科圃”,新民晚报有“科学馆”,劳动报有“知识宫”等。这些科普专刊既有国内外重大科研成就、学术动态的解读,也有百姓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指南;既有社会热门话题的科学视角的阐述,也有各行各业新成果新发明的发布……因为科普专刊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权威性、及时性、趣味性,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笔者从1988年初到1991年末,在劳动报主编了整整四年的“知识宫”专刊。专刊追求科学平民化、知识通俗化,文章样式也多样化。除了科学小品外,科学通讯特写、科学游记、科学小说、科学散文、科学诗,还有知识信箱问答、知识性杂文随笔等等,五彩纷呈,令读者喜闻乐见。专刊编发过苏步青、牛满江、束家鑫等著名科学家的专访,刊登过李国豪、翁史烈、陈从周、邓伟志等教授学者的稿件和题词;“知识宫”出版100期时,当年分管科技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还亲笔为之题词:“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事业”。
然而,这些曾经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大有帮助的科普专刊,已经离别我们的读者久远矣。放眼望去,在今天的大众传媒上,已经很少再看到专门普及科学知识的专刊了。我们的报纸纷纷从当???的4版8版,扩展到现在的48版96版,版面越来越多,却难有一个科普专刊的容身之地。此消彼长,报纸上充斥的是歌星影星、超女超男的娱乐版,迎合广告商的健康版、IT版、消费版……与此相对应的,我们常常会遇上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比如在2007年3月,杨振宁、陶一之、张霞昌、苏震西、章子怡、陈易希等11位杰出华人,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接受“2006影响世界华人”的殊荣。翌日,北京的一些传媒只是在娱乐版发了消息。传媒除对章子怡以外,几乎都兴趣不大,特别是对找到破解H5N1病毒方法的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女科学家陶一之、发明纸质电池的芬兰Enfucell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霞昌等,甚或不屑一顾。
英国广播公司对此发表《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一文,认为中国一些媒体只是重视报道一些娱乐圈的明星,而不够重视报道对中国国力增强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认为科学家、发明家不被传媒重视,这是社会的一种缺失。①
经济效益制约了科普专刊生存
那么,媒体上的科普阵地是怎样慢慢丢失的呢?以笔者所服务的单位为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劳动报扩版为16个版,成为上海第一张彩色印刷的综合性日报。为了走向市场,报社连续召开广告、发行座谈会,确定了正报和周刊“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正报抓新闻,周刊促效益。报纸版面迅速改革调整。报社注意到,“知识宫”专刊编发的文章知识性比较强,面也比较广,但缺乏定向吸引广告投放的能力;同时科普文章风格严谨,与需要经济效益的市场服务类文字差距甚大,一番取舍,忍痛割爱,终于改换为其他专刊。
也是在这一时期,上海报业的科普专刊纷纷转换为健康、电脑、网络等专业领域的专刊,或是周末、时尚等娱乐休闲类专刊。其后,报纸专刊的经济效益功能日益强化,尤其近几年来,几乎所有报纸开办的专刊均被视为定向“招商版”,诸如人才、汽车、家居、装潢、楼宇、家电、旅游、教育等,无一不划入了广告经营序列,全部服务于广告。
诚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单位,消费者是否“买单”,已经与维系媒体自身的生存密切关联。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让报社可贵的版面资源都向有卖点的娱乐八卦、奇闻轶事靠拢,向直接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广告性专刊倾斜,不能为追求短期效益而放弃媒体传播与教育的根本功能。
其实,科普专刊也有自己的“卖点”,这就是传播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公众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传播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以及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科技知识,帮助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逐步培养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