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清代外销瓷器中西方元素
中国清代外销瓷器中西方元素
外销瓷是指以对外贸易为目的而生产的销往海外的瓷器。中国的瓷器外销始于唐代,作为中国独有的商品,宋代瓷器的对外输出有了急剧的增长。宋朝政府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先后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管理和营运的机构―市舶司。元帝国建立后,统治者更加重视对外商贸,在律令上给商人以各种优惠和特权,这一时期极具中国特色的青花瓷器曾远销中东、西亚等地,深受世界各地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青睐。明初郑和下西洋,曾带去了不少瓷器分赠沿途各地。16世纪初,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海峡后,便开拓与中国的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瓷器的大量外销。明代外销瓷的高峰是在嘉靖、万历年间。因为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在欧洲市场可以获得巨大利润,当荷兰通过战争取代葡萄牙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后,也随即成为中国瓷器的最大买家。1602年(一说1609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最庞大的商业机构。据不完全统计,仅17世纪上半叶,就有大约300万件中国瓷器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被运载到荷兰和世界各地。
由于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瓷器的外销也因此一度陷入困境。随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解除海禁,重开通商口岸,中国瓷器的外销迎来了又一个高峰,与欧洲各国的瓷器贸易也日益扩大化。当时瓷器主要销往的国家有荷兰、瑞典、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随着中国瓷器影响的不断深入,使用与收藏中国瓷器,逐渐成为当时欧洲上流社会的流行时尚和彰显权贵的象征,同时也为18世纪后期中国外销瓷进入欧洲寻常百姓家奠定了基础。为了能不断适应欧洲市场需求的变化,出口的中国瓷器在对海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瓷器贸易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开始留意西方人的喜好,使自己的瓷器更适应当地市场,从而获取更丰厚的利润。大量瓷器的形制、纹饰要根据欧洲商人的要求而定(图1),以便更符合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艺术审美情趣。所以,不少中国外销瓷上都具有明显的欧洲艺术风格与元素。
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叙述称:“洋器,专售外洋??,商多粤东人,贩去与洋鬼子载市,式多奇巧,岁无定样。”从十七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末,是中国清代外销瓷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外销瓷器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和广彩瓷器。本文拟首先从器形方面探寻清代外销瓷器上所表现的“西洋味”。
据有关资料显示,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不久,就已向中国订制欧洲形制的瓷器。此后,中国生产了大量模仿欧洲金属、玻璃及陶制器皿形制的西洋生活用具。例如不同类型的盘、碗、杯、瓶、茶具及咖啡具等。事实上,中国工匠对这类依照外国顾客所提供的模型而仿制的瓷器并不陌生。自十四世纪以来,他们一直也在为中东、西亚及东南亚等地仿制各种特别器物,欧洲市场的需求只是令器型方面增加了西式的设计和品种。
一、餐具
在18世纪初期,中国外销瓷中根据西方人的饮食习惯生产的种类繁多、可供不同搭配的系列餐具,在欧洲盛受欢迎,一套餐具的总数可达几十件,甚至上百件。通常一套餐具中要有数十只大小不等、用处不一的盘,各种形制的碗,盛放不同佐料的调料品瓶(图2)等。至于一些比较考究的餐具,则还要配有唾盂、敞口船形的盛放汁料的调料杯(图3)、盛生鲜水果的果篮(图4)以及放置在餐桌中央的花插等摆设,并悉数绘以同样的纹饰。而且因为每个国家所流行的时尚各异,所以销往荷兰、瑞典及其他欧洲国家的餐具都略有不同。
在这些琳琅满目的西式餐具中,大部分都与中国瓷器的传统造型大相径庭。比如双口调味瓶(图5),这种器皿是欧洲餐桌上常用的物品,用来装油和醋,中国工匠通常是根据欧洲玻璃器仿制。再如双耳花插(图6),应是仿自欧洲瓷器或陶器,这种花插是放在餐桌中央作为装饰,这在当时是极为华丽的奢侈品。
二、饮具
除了餐具外,茶具及咖啡具在外销瓷中也占重要地位。17世纪末期,茶和咖啡这两种饮品在欧洲极为普遍,而在品尝的时候,当地人大多喜爱使用中国瓷器。
欧洲人饮茶是用中国传统没有把手的杯,附以托碟(图7)。茶壶有中国传统的器形,也有比较别致、显然是仿照欧洲样式的器形。比如图8,这种高足茶壶器形颇为典雅,当是仿自欧洲金属器或瓷器的造型。
虽然茶具式样有部分沿袭自中国瓷器的传统器形,但咖啡具对于中国工匠来说,则完全是个崭新的设计。咖啡大约在1670年传入欧洲,并迅速成为流行饮品。咖啡壶的器形一般有类似执壶的样式(图9),也有单柄壶的样式(图10),造型都取自欧洲的银器或瓷器。咖啡杯一般比茶杯略大,而且往往附有把手并配以托碟(图11)。
除了杯和托碟以及壶外,买家也会订制品种繁多的配套器皿,一套普通的饮具便包括茶杯及托碟,咖啡杯及托碟,巧克力杯及托碟、茶壶及壶座、咖啡壶及壶座、奶壶(图12)及壶座,另有茶叶罐(图13)以及糖罂(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