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闪现闷居一族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
中国闪现闷居一族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
这里特指的“宅”,源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的名词“御宅族”,专指过分沉迷于动画、漫画、游戏(统称ACG,即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的人,他们当中很多人每月拿着丰厚的薪水,对昂贵的动漫游戏周边产品有强大的购买力,并有收藏癖好。纯粹足不出户,并不迷恋动漫的人只能称为“尼特族”。
“广州出现‘御宅族’……专家担心他们成为隐蔽青年。”今年3月14日《南方都市报》上的相关报道引起众多网民讨论,很多人担心年轻的宅男宅女们沉溺网络,沟通能力退化。
和日本“御宅族”的某些特点对比(如依赖网络、不想去上学或上班、极少出门、不喜欢接触陌生人、收藏癖、独身等),这些青年的行为方式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瘾、自闭、消极、啃老、不适应社会等问题,公众的担心不无道理。
也有人对此提出抗议,“御宅族”专指喜爱动漫或以之为业的一群人,不是随便哪个待在家里不出门的人都叫“御宅族”。尽管争议不断,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还是把“宅男宅女”和“不喜欢出门的人”画上了等号。
网络的普及成就了“宅”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宅男宅女们很少甚至从不出现在酒吧、KTV、运动场、商业街等公共场所,大部分时间在家自娱自乐,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离不开住宅小区,他们也并不忌讳被人叫做宅男宅女。
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宅”着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真像我们想像的那样隐蔽?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4610人参与)显示,56.9%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
你够不够“宅”
自称“六星级宅女”的小潘这样描述自己的每一天:
起床,穿着睡衣面对电脑,不停按F5键刷新网页,然后打游戏、看电影、看漫画,一首歌能反复听一天。家里备有泡面和各种干粮,饿了就随便吃点。手机永远调成震动,电话一响或者有人敲门就神经紧张。QQ、MSN常年隐身或者干脆不上线,有时候突然想找人聊天,说两句话自己就先不耐烦地跑掉了。出行地点仅限于住所两公里以内的范围,到人多的地方就会觉得很累。“有时候,也想出门走走,但起床??化妆、梳洗打扮完了已经是下午了,就放弃了。”小潘对记者说,她是广州的一名大四学生,因为要写毕业论文所以一直待在家里。
“六星级宅女”这一称谓,来自小潘在网上参与过的一个宅男宅女测试。她得到了六颗星的高分,评语是:在现实中与人交流会让你觉得麻烦,或感觉厌烦和压抑。网络对你来说逐渐不可取代,它会成为你逃避现实的一个避风港。“‘六星级’还不是最高分,有人得到过七颗星。”小潘补充说。
29岁的蒋优是北京某公关公司职员,负责联系和接待客户,每天都加班至深夜,可他却戏称自己为“周末宅男”。“每逢周末,我就在家睡到自然醒,起床后上网闲逛,然后做饭、吃饭、看电影、洗衣服,可以一整天不出门。平时上班要与许多人打交道,周末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在家休息。”
F4式的长发,土气的眼镜,偏胖,穿衬衣,背双肩包,耸肩(因经常坐在电脑前面所致),这是日本电影《电车男》里塑造的经典宅男形象。如今在我们身边,地铁里西装革履的白领很有可能就是一名周末宅男。
乔楠是“宅男宅女交友会”QQ群的群主,管理着127名会员。他告诉记者,群里会员的真实身份包括待业青年、学生、银行职员、广告从业人员、自由设计师、教师、商人、程序员、翻译、媒体工作者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年龄大多在19~36岁之间,生活在城市,在家最常做的事就是上网、看电影、看书、打游戏。大家待在家里的时间最短为两天,最长三个月,有的是长期宅着,有的是平时上班周末才宅。每个人宅的程度都不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喜欢待在家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这是我们的口号”。
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的
谈到为什么不喜欢出门,小潘的语气有点无奈:“其实有时候也想出门走走,但是又感觉没什么地方可以去。商业街总是人山人海,公车、地铁上挤满了人。电影和书可以在家看,音乐可以在家听,就连运动也可以在家做做瑜伽。父母总是问我:‘每天在家能干什么?’我就反问他们:‘出门又能干什么?’他们也无话可说。”
在宅男宅女聚集的网络社区中,有人这样描述自己变“宅”的过程:“从小就好静,不喜欢人多。独生子女一个,家人不放心我在外边跑,所以经常被关在家里。受家庭环境影响,对亲戚和朋友的感情不是特别强烈,交际圈子小,同学之间的联系毕业之后就断掉了。从中学开始,强迫自己积极与人沟通,完全没成效,受打击以后继续宅。宅的原因就是不想和外人交流。兴趣不一样,聊天也聊不到一起去。然后发现在网上比较轻松,还可以找到有相同爱好的人,习惯性地逃避了现实生活,于是就宅了。”
常与各路宅人打交道的乔楠发现,大家不想出门的理由经常是天气不好、麻烦、失恋、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