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与动物关系演化折射人类文明进程
人与动物关系演化折射人类文明进程
这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为了获取食物、繁衍后代,形形色色的动物在地球这个舞台上上演着一场情节跌宕、精彩纷呈的进化大戏。这出戏一演就演了几十亿年,从地球上开始有动物那天起一直延续到今天,还将持续到未来。动物靠着消耗其他生物而生活。为了能够活下去,它们在追逐中进化,在杀戮中升级。跑的更快、跳的更高、捕食动作更巧妙更高明是它们生存的法宝。
地球上能够脱离自然界这种往复循环的似乎只有人类――居于食物金字塔顶端的动物。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起初只有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差异,随着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人类从动物界脱胎出来。尽管人类已经成为地球上的主宰,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和世界,但是,人还要长期与动物共存下去。
现代人类在享受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的空洞、水体的污染和土地的沙漠化。更严重的是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种群的自然调节机制已经不完善或彻底丧失。人类的过渡开发利用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和灭绝,大批动植物面临着生存危机,人类活动导致动物灭绝是人与动物关系史中触目惊心的篇章。有识之士指出这场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的生存要求的条件相似。
如果人类不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人类的灭绝并不是不可能的。而且人类的灭绝并不意味着生物世界的终结。著名古生物学家D. V. 阿格尔教授甚至预言,在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中,啮齿类动物将是优势的动物种类。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环境保护的热潮正在兴起,人们开始审查自我行为,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更可喜的是,人们开始用法律和条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反映在1991年开放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上。像人类的先祖一样, 现代人类又一次勇敢地接受了环境的挑战。人与动物的关系将又一次发生飞跃的质变。人与动??关系的演化折射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其实,人们对动物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人们对身边的、周围的、还有那些遥远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可以从动物园里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视机前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忠实观众、广告中随处可见的动物形象中得到证实。然而,动物成员众多、无处不在。即使是专门研究动物的人士,对动物的所知也是有限的。普通读者更是限于活动空间、活动时间的限制,由于观察手段、观察方法、参考资料的欠缺,不可能了解许多动物学知识。例如一些简单的动物学问题:它们叫什么?它们在哪里?它们吃什么?即使是这样一些常识性问题,也不是容易解答的。对此《文明》杂志担当起普及科学知识的重任,为读者提供了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的科普文章。
《文明》杂志自2001年创刊以来,除了追溯人类文明的源流、介绍世界的文化习俗之外,还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动物。《文明》杂志将弘扬文明,传播知识为己任,在办刊中坚持介绍动物学知识,揭示人与动物的关系,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暴露野生动物保护中的问题,提倡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将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世界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提出了现代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激励读者了解世界、认识自然,意义重大。在蹒跚学步中,《文明》走过了五年,我希望《文明》保持一贯的风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知识,为中国的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群结队的大火烈鸟密密麻麻地聚集在湖边,声势浩大,令人叹为观止。夜暮下的它们,火红的外衣上被镀了一层金黄。
《燃烧的火烈鸟》
撰文/李湘涛 摄影/夏富祥 吴常云
2006.7
专题介绍:
第一次见到大火烈鸟,我就被极大地震惊了。这种喜欢扎堆生活的大鸟,往往成千上万只甚至多达10万只聚集在一起。从高空看,遍地通红,绵延好几公里,就像一块巨大的红地毯,又宛如一片在泥沼原野上沸腾的红色波涛……
朱性情温顺,再加上优雅的外形和飞翔姿态,轻易就获得了“诗人”称号。
《拯救大鸟朱? 》
撰文/丁长青 摄影/奚志农 祁云 丁长青
2003.1
专题介绍:
在亚洲的东部,生活着一种名叫朱 的大鸟,传说它能给人们带来福音。它体态优美、气质温雅、羽毛清丽,但它生性害羞而脆弱,面对灭顶之灾却无能为力,那么人们为朱开展的空前拯救行动能否弥补人类对自然界的伤害呢?
虽然名称里有“鸡”字,但是作为世界上珍贵的鸟类,藏马鸡自有一番高贵的气质。
《高原藏马鸡》
撰文/吴秀山 摄影/红杏 吴秀山
2005.9
专题介绍:
为探索藏马鸡这一珍贵的物种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奔赴它们的
文档评论(0)